2022年的冬季,是令全世界人民既兴奋又恐惧的一年,那年中国因举办“奥林匹克冬季奥运会”又恰逢春节而受到世界的瞩目。
而俄罗斯却在这个节骨眼上与乌克兰爆发了大规模战争,使得全世界人民都为之担忧。
过去人们对于战争的理解不如现在深刻,总以为外媒公布的原因便是战争兴起的根源。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人们在互联网的大集体环境中,学会了从多个角度分析和看待问题。
对于“战争”既有了新的认知,同时也总结出一个规律,即“世界上的每一场战争的背后,都有美国和北约的影子”,而俄乌战争也不例外。
在俄乌战争之初,人们对于俄罗斯的军事能力十分看好,毕竟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衣钵,又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军事强国。
说不定能像格鲁吉亚战争时实现速战速决,结果俄乌战争持续了近一年也未有停止的迹象。
而俄罗斯也未能在战场上展现出前苏联的英姿,尽情地秀尖端武器,大规模地投放战略导弹,反而是给人一种“小家子气”的感觉。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俄罗斯常年饱受美国经济制裁,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无力支撑大规模战事所致。
早在31年前,小平同志就曾因东欧剧变,苏联摇摇欲坠,看清世界格局变化的本质,促使中国完美避开了成为第二个苏联的悲惨命运。
如今,从俄乌战争长期得不到有效调停的局面来看,邓公的眼光和格局当真是犀利而久远...
邓公从苏联解体找到我党发展方向
1991年,苏联的解体无疑使社会主义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陷入了尴尬和四面楚歌的危险境地。
作为之前世界上最强大也最庞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存在曾为在黑暗中祈求光明的中国,指引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自此“社会主义”变成了贫穷落后的国家,解放思想带领无产阶级打翻身仗的精神哲学。
可这种如“神力”般的救世主义,对西方资本家主导下的“剥削压迫”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以至于西方国家近百年来不断东扩,四处发起 “颜色革命”,并企图将社会主义国家完全摧毁。
苏联的解体,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最大的损失,也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完全进入低谷时期。
有人调侃,不就是一个“主义”吗?存在和消失,对普通人有什么影响?对世界又有何影响?当时的中国为何如此忌惮苏联的崩塌?
说到底还是因为大部分人未能将个人的利益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国家或一个政体要想经久不衰,必须要有一套健全而稳固的治世准则,即所坚持的信仰与主义。
有了这种“信仰和主义”,便能号召人民,团结人民,创建军队,设立制度,规范行为,发展经济,并应对外敌的一切挑战。
如果这种“主义和信仰”是成功的,便能带领人民走向富强,帮助国家繁荣昌盛,反之则会成为西方“民主自由”的“刀下亡魂”。
那么苏联的解体当真是因为苏共所坚持的“主义”是失败的吗?如今看来并非如此。
只不过给中国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公民所带来的恐慌,令人后怕。
就中国而言,情形似乎更加严峻,因为中国是继苏联之后,世界上的第二大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崩塌了,中国就在第一时间成为美帝国主义的眼中钉和肉中刺,面对此情此景,党内一时出现了多种声音。
有人担心苏联解体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失去了强大的后盾,在社会主义载体上所进行的一切改革和发展计划,会难以执行。
也有人认为,要警惕“和平演变”,要把反对“和平演变”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当中的首位。
正当中国共产党观望纠结时,美西方帝国主义又发表了一则狂妄的言论称:“在20世纪兴起的共产主义制度,必须在这个世纪终止”。
此言一出,更是掀起了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疯狂震荡,国内有些人因为恐慌困惑,不知日后的经济发展究竟该如何定义,或者提出恢复集体经营制度,从而保障小农经济。
这时,小平同志的一番言论,为忧心忡忡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吃了一粒定心丸。
1990年3月,小平同志在党中央内部与众干部谈话,提到东欧与苏联的局势。
小平同志认为,苏联东欧之所以动荡,一方面是西方思想渗透造成的党内成员意识形态的割裂,另一方面是经济大幅度衰退民怨堆积所致。
因此归根到底还是要发展经济,只有让民众的生活变好,收入增多,让老百姓看到我党实施政策的好处、益处,这样才能证明我党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
届时,不论世界格局如何演变,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始终不受影响,我党的地位就不会动摇。
“坚持改革开放,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努力奋斗快速发展经济!”这是小平同志就苏联变动的状况,为中国提出的发展方向。
1991年国庆期间,小平同志与朝鲜领导人在北京会面,谈话期间,小平同志就苏联摇摇欲坠的局势说道:“苏联东欧剧变,给了我们很好的教育,这就证明坏事变成了好事,而我们要善于把坏事变成好事”。
对于把“坏事变成好事”的做法,小平同志依旧坚持,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救中国。
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摆脱贫困才能稳住民心,国民经济提升才能支撑国防、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诚然,一个政策的提出与实施,一定会引起社会各大民主党派的议论,但越多人质疑、越多人讨论,就越是能够帮助改革之路规避风险与歧路,这种不同的声音,正是小平同志希望听见的。
但中国未来发展的总体方向不变,正如小平同志1992年视察南方时所强调:“要吸取苏联解体的教训,不能因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方案失败,就否定我国社会主义的改革路线”。
于是,我国在小平同志的指引下,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创新,发展经济,实事求是,努力奋斗。
仅用数十年的时间,便将中国打造成脱贫人口最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领域最全面,航空科技领航全球,经济体量名列世界前茅的超级大国。
如此,再回过头来看看俄罗斯的现状,则不得不称赞邓公眼光之长远,谋略之宏伟...
毛主席曾说:“小平同志对付苏联人有一套”
从俄罗斯在俄乌战争得中的表现,不难看出苏联解体三十多年,俄罗斯依旧未能从苏联留下的烂摊子里喘过气。
而邓公之所以能够精准地从苏联解体中,为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基于小平同志早前对苏联的深刻了解。
早在1926年,小平同志便在法国受到党组织的安排,同其他成员一起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
当时莫斯科中山大学要求每一位外来学者都写一份自传,并表明来俄的志愿。
那年22岁的邓小平,用最真诚的情感和最潇洒的文字,写下了志愿:“我在俄一天,便要努力一天...我要将身子交给我们党”。
在苏联求学时,小平同志对于苏联及共产主义有了深刻的了解与尊重,同时也燃起了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的雄心。
后来这种理想支撑小平同志走过战争岁月,而后又将心血洒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重任之上。
直到上世纪50年代末,赫鲁晓夫上台后中苏关系恶化,小平同志开始明白,原先中国一边倒向苏联的外交政策是错误的,也从那时开始,我国重新审视苏联研究苏联,并在与苏联高层交往时,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自信与机智。
1961年,中苏关系依旧胶着,时不时地便在国际论坛上互相声讨,特别在苏共22大举办之后,达到高潮。
1963年,小平同志受党中央的委托,带领访问团前往莫斯科,准备与苏联共产党讨论一下,国际共产主义发展路线的问题。
当时,赫鲁晓夫在克里姆林宫接待了小平同志一行人,表面功夫做得很到位,但气氛依旧冷峻。
在欢迎宴会上,赫鲁晓夫率先发表讲话,称苏共已经做出了努力,克服对中国不友好的情感。
希望苏共与中共之间能够坐下来讲话,并消除分歧,同时强调苏共在过去几大会议上提出的路线都是正确的,言外之意希望中共能够接受苏共的观点,消除两党分歧。
小平同志听后,泰然自若地回复道:“分歧一时间消除不了,中苏双方都可以保留各自的观点,不要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论扩大到两国关系之上”。
显然,小平同志并没有指望苏共方面会降低姿态,而直接告诉赫鲁晓夫“分歧”可以暂时不消除。
赫鲁晓夫听后气到直拍桌子:“至少要停止在报刊上互相指责,想要团结就必须要这么做”。
小平同志又道:“这点正是中共之前所提出的,可惜苏联方面一直没有重视”。
不时间,正式会谈开启,苏方发言人喋喋不休地“数落”了中共一个多小时,绝口不提撤销对华援助一事。
而小平同志专挑苏共痛楚抓:“你们为什么不谈谈撤走专家、撕毁合同一事?”使得苏共代表顿时面红耳赤。
1963年7月20日晚上,赫鲁晓夫为小平同志一行人举行饯行宴,二人都在“气头上”并无话可说。
最后还是赫鲁晓夫率先开口,说了一些不疼不痒的话,诸如中苏之间没什么矛盾分歧,都是谣传之类。
小平同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就在欢迎晚宴的前一天,赫鲁晓夫还在匈牙利官员面前对中共各种诋毁,此时又没有“分歧”了,变脸还真叫一个快。
于是,小平同志毫不留情地说:“我们有分歧,有着严重的分歧,你对中共的指责就是分歧”,使得赫鲁晓夫哑口无言。
次日下午,小平同志乘坐转机回到北京,毛主席亲自相迎,并夸赞道:“你的工作完成得很好,对付苏联人很有一套”。
苏联的瓦解始终影响着俄罗斯
后来,小平同志又历经了珍宝岛战役及苏联的解体,对于东欧剧变和苏共的亡党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在吸取教训指引中共继续前行时,也让民众意识到,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否则就像苏联这般,即使解体也使俄罗斯30多年未能喘气。
众所周知,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强大的军工产业,同时也受到了苏联解体“后遗症”的影响,在经济上遭到西方国家的打压,在民族情感上,又对同宗之国的乌克兰又爱又恨。
原本俄罗斯与乌克兰、白俄罗斯说好了,苏联解体后他们三个依旧做“好朋友”,谁知俄罗斯太天真,苏联刚解体,乌克兰就迫不及待地要摆脱俄罗斯的控制,甚至不惜向美国靠拢。
如此一来,俄罗斯一面接手苏联留下的经济烂摊子,一面要忍受美国的经济封锁,一面又要重振军工,还要与乌克兰这个“感情骗子”一直拉扯,最终导致双方交手,进而遭受到更加严峻的经济制裁。
可以说,俄乌战争是从苏联解体时就能预见的结果,只不过中国当时正在小平同志的指引下努力发展经济,没心思发表意见,以至于国人也无暇关心。
如今俄乌战争之所以久久不能平息,一方面是因为西方国家看到了俄罗斯的真实经济状况,另一方面也希望用战争拖垮俄罗斯。
再看看中国,已经闷声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整体国力名列世界前茅。
如此再回头审视俄乌战场上的俄罗斯,便懂得了邓公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最终用意,千言万语只能汇成两个字“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