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5月20日是什么日子(历史5月20日是什么日子啊)

频道:社会百科 日期: 浏览:49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中华王朝的每一次更迭,都是在发动战争的基础上完成。每次的战争都给华夏百姓带来深重的苦难。

特别是清军入关战争,从北到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简直就是一场场让人无法想象的血腥屠害。

今时今日,人们对清朝历史的了解,只是停留在影视作品中。

清朝数任皇帝都被一一美化,捧至神坛大加歌颂,似乎中华人的骨子里是清朝正统。殊不知,这是装扮后的历史,造就了民众对于满族入侵中原的历史的漠然。

(影视作品中清兵入关剧照)

大明王朝曾经繁荣昌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加上内忧外患,战乱不断,终于盛世不再,百姓的生活自是苦不堪言。

大明王朝最终消亡于世,固然有其自身的弊病所在,但是更重要,却是关外大清王朝的迅速崛起。

清兵入关后,大肆屠害各地民众。据清史记载,清兵共屠害顽强抵抗的汉人约八百万人,但是真实的历史应当远不止如此,从扬州十日中便可见一斑。当时清军攻入扬州,屠城整整十日,收割数十万生灵,城内尸横遍地,场面惨不忍睹。

让我们走进这段历史,探明隐藏在尘烟中的真相。

(王秀楚《扬州十日》手稿图片)

一、南明王朝覆灭记,大势已去矣

1644年,李自成带领农民起义军,一路攻下北京,崇祯皇帝在景山以自缢的方式殉国,大明朝统治结束。

不久后,南方忠于明朝的文武大臣和黎民百姓,先后拥护明朝各宗室亲王,建立起一个个南方政权,明朝国气得以短期延续,史称南明。

明太祖起家于南京应天府,因此明朝在南方的统治基础十分雄厚。当时,南方地区受到北方战乱的影响较小,而且有许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城郡。

按理说,南明王朝自身所拥有的力量和外部环境,与几百年前的南宋王朝在靖康之耻后所处的境况相比,要优越得多。

按理来说,南明应当维持较长的时间。但是真相却是,南宋王朝延续150年的宋朝国祚,而南明王朝却只存活了不到40年,便宣告灭亡。

(明末清初时期各政权地图)

究其原因,一是皇位争夺,先是福王弘光政权,后有各地旧臣拥立明朝宗亲称帝或是监国,各派之间争斗不断,夺取权力,各方的不同势力严重内耗,难以形成合力,南明朝廷不断从内部分化瓦解,最后除了失败还是失败。

二是与虎谋皮,明朝各地遗臣视农民军为贼寇,仇视大顺政权,居然与打着为崇祯老皇帝报仇旗号的满清合作,南明妄图假清军之手消灭农民军,划江而治,平分天下。

等到清兵收拾完李自成后,便磨刀霍霍杀向南明,当南明醒悟过来再想联合抗清力量时,为时已晚。

三是武将匮乏,明朝由于长期的内外战争,一批能力非凡的将领或亡或降,余下的将领不是能力不足,就是心怀二意,难以主持大局。南明朝廷军事上先天不足,后天又错过与农民军联合抗清的先机,最终无法扭转多次战事不利带来的颓败局势,就此亡国。

(清朝盛期疆域地图)

二、清兵入关的旗号,竟然是救明

大明王朝晚期国力日渐衰弱,战乱时有发生,后金与明朝争锋的数百年间,生灵涂炭,大量汉民被掠为奴,任意驱使、盘剥和杀戮。1853年,努尔哈赤揭开了清朝开国序幕。

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后,清朝虎视眈眈,蓄立于山海关外。形势突然变化,守将吴三桂该何去何从?第一条路是投降李自成。当时很多明朝将领,包括吴三桂的父亲,都投降于大顺,以求保全自己。

第二条路就是率兵降清。前有洪承畴和祖大寿,这条路子似乎十分畅通,清廷也是求之不得。

(吴三桂画像)

吴三桂最初本来打算投降李自成的,谁想李自成在北京登基后,竟然对受降明官拷锁追赃,吴三桂的父亲也在其中,未能幸免。李自成这番举动让吴三桂大失所望,转而投诚多尔衮。

对于吴三桂而言,降清还是降李都是一样的目的,并无高下之分,都是为了自保和唯利是图。多尔衮利用吴三桂的特点,顺利招降他于自己麾下。

清军接受吴三桂迎降,进入山海关后就大败大顺军,所过之地,竟刀不血刃而夺城。由于明日堙月塞降臣的大力鼓吹造势,清军在民众夹道鼓掌,高呼万岁的的欢迎声中,堂而皇之地进入北京城。

清朝统治者正是利用了中华民众千百年来的忠君思想,因势乘便,抓住农民起义军叛逆忠孝大义,推翻明王朝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打出为故明臣复君父仇的旗号,大摇大摆地进入京城。

(皇太极画像)

顷刻间,清军的形象由凶残之旅变成了忠义之师,俨然成为文明的代言人。清兵采取安定社会和赢得人心的措施,而为部分汉族士庶所接受。清兵的顺利入关,不仅是八旗武功的胜利,更是清朝统治者锐意改革,学习儒学的结果。可谓讽刺至极!

三、扬州十日的始末,人间有地狱

历史终究是历史,并不是童话。

清朝历任当权者,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再到多尔衮,无一不是以凶悍残忍之名著称于史册。他们攻城战有个普遍的做法,就是只要遇到抵抗,就要屠城立威,破城之后不论军民,不分老少,不讲男女,通通屠害或掠夺作为奴婢。

多尔衮进关之初,为了获取汉人各个阶层的支持,曾经故作姿态,大为收敛。

但是从1645年开始,清军派遣军队南下,便撕破了全部伪装,以民族征服者自居,奉行杀戮立威之事,上演一场场惨绝人寰的屠城悲剧。

(清军多次屠城图示)

四月,清兵在多铎的率领下,兵分两路,剑指亳州和徐州,一路向南,直到扬州。守城将领是忠烈之臣史可法,他带领扬州军民顽强抵抗,让清军屡受重创。

清兵多次劝降未果,只好以红门大炮轰开扬州城。城破之后,多铎又当面劝降,史可法宁死也不屈,彻底激怒多铎。他下令处决史可法后,决定屠城以立军威。

随后,清军在扬州城内肆意屠害民众,长达十天之,无数百姓惨遭杀害。

明明已经攻下扬州,多铎为何还是做出屠民八十万如此残忍的事情?这与多铎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多铎身为一介莽夫,生性暴躁,心胸狭窄。扬州人的顽强不屈,惹恼了这位豫亲王。

(史可法画像)

清兵入关,便采取剃发易服之策。攻打扬州之时,多铎自信满满,他派吴三桂劝降史可法,又有多尔衮致书诱降,本以为不费一兵一卒就可拿下扬州。谁史可法忠君爱国,将吴三桂骂个狗血淋头,声称不会做走狗。

这番言辞无疑激怒了多铎,他怒而大举率兵攻打扬州。不料扬州民众同仇敌忾,在史可法的带领下奋力反击。多铎进攻数次,都没能攻下扬州,清军则损失较为惨重。这让多铎羞辱难当,他出动红衣大炮,用火炮轰开扬州城的大门。

扬州城军民竟然顽强反抗,多铎的心中早就打定了屠城的主意。面对这个让自己栽了跟斗又富庶的扬州城,多铎怎么可能放过。

杀百姓是用来解恨的,掠财色是用来饱私欲的,可谓是一举双得。相信破城的那一刻,多铎心里肯定是无比惬意。

(清军残害汉人图画)

多铎将之前的愤怒全部算账到扬州民众的头上。侵占扬州城后,多铎就开始疯狂地报复,他下令十日后封刀。

四、清军屠城之残忍,磬笔也难书

扬州之屠,是一场兵强马壮的军队屠宰手无寸铁百姓之殇。这一切在幸存者王秀楚所写的《扬州十日》,以及明末史学家计六奇的《明季南略》中均有清晰的记载。

扬州尽管激烈抵抗,最终仍是失陷,清兵进城后屠戮劫掠,十日不封刀。

历经几世繁华的扬州城满目惨状,沟池里,大街上,到处是尸体,密密麻麻,如同鱼鳞般密集,腥臭熏天。血水横流,与残缺的尸首和肢体混到一起,已经分不清颜色。

扬州全城老小,除少数破城前逃出和个别隐藏较蔽目的,几乎全部惨遭杀害。后来和尚得到清军命令开始收殓尸体,竟有80万具之多。这还不包括落井投河和自烧自缢之的民众

(清军屠城图画)

此时扬州完成变成了屠场,血腥恶臭弥漫,什么人性和准则都不存在了。扬州城哪里还是江南繁华城郡的样子,分明成了恶鬼横行的人间地狱。

清兵在城里不仅夺命、抢劫、纵火,还大肆污辱妇女。光是抗拒清兵蹂躏而被害的妇女,据清朝地方志统计,就多达数百人。这还不包括被掠走的上千万的妇女。这年冬天,多铎将屠害掳掠的“才貌超群汉女子一百零三”上贡给朝廷,皇帝、亲王分而得之。

(王秀楚《扬州十日》)

在文字风波盛行的清朝时期,所有与扬州屠城相关的记载都被清朝统治者消除得一干二净。

那段血腥的历史被彻底掩埋,因此二百年间,几乎没有人知晓清军入关后的屠城真相。直到清末,有人从日本带回《扬州十日记》一书,扬州屠城的历史才为世人所知。

每年的5月20日,扬州都要举行纪念史可法系列活动,铭记那场大屠害驿扬州民众的伤害。

五、屠城带来的恶果,骨气尽丧失

明末清初,清兵进行一系列大屠害,使得中华很多地区的人口数目直线下降。清军屠戮百姓的数量过于庞大,再加上清朝统治者有意掩盖这段不光彩的历史,死亡的精确的数目其实很难统计,现代的史学专家们,往往只能通过当时一些史料来推算。


(清军屠城图画)

明末人口接近两亿,清初只有不到一亿,这段时间大概有五千万的人口,甚至可能超过一亿人口死于屠害和战乱,也就是中华大地有半数以上的人口丧生。

这个数字,远远比二战中死亡的人数要多的多。

经此一劫,大明半数民众被屠害,大量有民族气节的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被害而亡,中华民族身份和民族自豪感受到极大伤害,留下的大部分是以图自保的奴性之人。

鲁迅先生曾经评价清军入关是一场屠尽汉人骨气廉耻之浩劫,可见当时清人的屠城之举有多么血腥和残暴。而中华民族真正落后于西方列强,其实正是始于明朝的灭亡。

(西方列强图片)

各地志对清军大屠害记载,其残酷程度远远超过历史上其他屠城。无论哪一场屠害,都是野蛮民族对先进文明的残酷破坏,其令人发指的行径应当受到历史的谴责和唾弃。

1644年起,南方发达的商品经济荡然无存,明朝后期蓬勃的资本主义萌芽灰飞烟灭,许多科技、文化成果毁于一旦。中华整体国民素质大幅下滑,中华民族精神也从此萎靡长达两百多年。

(影视作品中清军剧照)

清兵入关后,满人称汉人为“奴才”,实行愚化政策,提倡奴才哲学,刻意造就中华民众愚昧、麻木、驯化等劣根性,目的就是巩固统治。奴性从此深深刻在部分华夏子孙的骨子里,中华民族则步入半封建、半奴隶的黑暗社会。

中华的社会经济和生产力都受到极大的破坏,直到乾隆年间才基本恢复到明代万历年间的水平。

今天回过头来看,无论是进行纵向的古今比较,还是横向的中外对比,满清入关并统治中华的结果,事实是阻断了历史前进的脚步,是中华社会发展的倒退,代价可谓之巨大,教训可谓之深刻。

(清朝时期市场图片)

结束语

中华历代战争中,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都发生过惨无人道的血腥屠害行为。战争自古以来就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这是人类的悲剧,也是各国各民族历史的暗面。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铭记惨痛的教训,正视历史,追求和平。

参考资料

陈国庆, 曹金生. 扬州大屠杀的遇难人口考证[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8.

常笑. "嘉定三屠"的头号刽子手[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 2011

1644年前明清战争对华北人口的影响[J]. 明长陵学术研讨会, 2013

关键词a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