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丁卯桥村舍(夜归丁卯桥村舍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频道:社会百科 日期: 浏览:68


1.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①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窅(yǎo)然:远去的样子。

(1)面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诗人的回答是什么?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2分)


(2)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桃花流水窅然去”所蕴含的感情相似?请简要分析(2分)

A.无可奈何花落去 B.风住尘香花已尽 C.簌簌衣中落枣花

【答案】

(1)诗人的回答是笑而不答。“笑而不答”,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当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的时候,诗人觉得此处别有天地,如仙境一般。此时的心情是很安适恬淡的,神态悠然自得身处幽居碧山,心里一片轻松坦然,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

(2)【答案】C

2.

山中

宋 秘演

结茅临水石,淡寂益闲吟。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

危楼乘月上,远寺听钟寻。昨得江僧信,期来此息心。

1. 诗歌第二联用了什么手法写景?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氛围?(4分)


2. 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哪几种感情。(4分)


【答案】

(1)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写景,蝉声是动景,落叶是静景;听觉、视觉相结合(多角度)写景,听到了蝉声,看到了满地的落叶。(任意答出一种手法均可,手法1分,分析1分)营造了一种清新、幽静的氛围。(2分)

(2)①对善终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②游山时闲适自在的情感;③平复心中杂念后的喜悦之情;④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了淡淡的孤独之情。


3.

寻幽居不遇

庄翱

满庭花落迷行路,绕院泉声写半山。

向暮此中回首去,洞门深处鸟关关。

(1)这首诗写出了朋友幽居之处的哪些特点?(2分)


(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


【答案】

(1)(2分) 答:落花满径、依山而居、清泉淙淙、鸟语声声

评分细则: 2分。花,山,泉,鸟语,答出一点不得分,两点得1分,三点給满分。

(2) (4分)答:对寻访不遇的遗憾惆怅之情,对幽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评分细则:4分。划线处各2分,意思对即可。如第一点表达为“失望”,第二点表达为“希望隐居”等,应当给满分。

4.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1)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2分)


(2)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

(1)表达了作者被流放后的愤懑痛苦,对家人的思念,对国事的关切、对往事的回忆、对朝廷的眷恋。(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2分)(2)想象(借景抒情、虚实相生),借想象中梅花纷纷飘落的景象表达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2分)

5.

昼居池上亭独吟

【唐】刘禹锡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①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浩然机②已息,几杖复何铭③。

【注】①法酒:按照法定规格酿造的酒。②机:心意,心愿。

③几杖……铭:给几、杖作铭文(含自警或劝诫意)。

(1).这首诗抒发了刘禹锡________、______的心绪。(2分)

(2).诗人“闲想鹤仪形”,他心中鹤的形象与下面第(1)联还是第(2)联所描写的鹤形象相似?请结合本诗颈联或尾联,说说你的理解。(4分)

(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2)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

【答案】

(1)不被重用得失意不平,追求高尚人格和高雅志趣

【试题解析】“心绪”即心思、心情。其实是一个范围较大的词语,答题时要仔细推敲。同时,要注意“独吟”“蜂教诲”“闲想”“鹤仪形”“清琴”“已息”等词的内涵,还要对刘禹锡的生平有一定的了解。《昼居池上亭独吟》应该抒写的是作者对政治上失意的感慨和保持高尚节操的情怀。

(2)【参考答案】与第(2)联鹤的形象相似。“闲想鹤仪形”中的“鹤仪形”指君子的仪形,表达了作者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尾联“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做达观之语,正好与“鹤仪形”相契合,表明不失为君子风度。白居易笔下的“池鹤”也是这样一个坚守君子风度的形象。

【试题解析】这一题是前一题的延伸。首先我们要知道“闲想鹤仪形”中的“鹤”是怎样的形象:品德高尚、卓然不群、志趣高雅的君子形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而“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表现了鹤不事权贵的孤高品格和超凡风姿,同时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沉浮、官场黑暗的厌倦和无奈。比照诗歌“独吟”“静”“闲”“息”“清琴”等词的语境,“闲想鹤仪形”应该与第(2)联所描写的鹤形象更接近、更相似。

6.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登楼(韦应物 ①)

兹楼日登眺,流岁暗蹉跎。坐厌淮南守 ②,秋山红树③多。

【注】①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身居官场,常怀归隐之心。②守,担七任太守。③红树,只是满树红叶。

(1)“坐厌淮南守”一句直接抒情,表达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山中》一诗中也属于直接抒情的一句是“ ”。(1分)

(2)结合全诗说说,你对“流岁暗蹉跎”的理解,并分析其作用。(3分)


(3)下列诗句,借叶所表达的情绪与“秋山红树多”表达的情绪不相近的一项是( )(2分)

A.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宣宗宫人《题红叶》)

B.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C.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答案】

(1)万里念将归 (2)“流岁暗蹉跎”指时光白白流逝,诗人登楼远眺,感慨时光虚度,为下文抒发厌弃官场,向往自然的情怀作铺垫。 (3)B

【解析】(1)题属“鉴赏技巧”题,考查古诗的抒情方式。抒情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一是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作者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2)题 “分析作用”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内容方面,从词句的意思入手,思考诗句表现的情境、情感等。结构方面,主要思考与前或后句的关系。(3)题本质是“透视情感”题。“秋山红树”表现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向往。A中借“红叶”表现宫女对自由、对幸福的向往。B“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一句通过黄叶的翻飞飘零,慨叹自己的羁旅之情与思乡之愁。C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叶,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表现的江南水乡的人情风俗的喜爱和向往。D借写枫叶,表现对红叶的喜爱和赞美。B不同于其它,所以应选B。

7.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三、四句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这两句诗所写景象。(3分)


(2)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答案】

(1)诗句巧用比喻的修辞,把烈日照耀下的晶莹透澈的水面比作水晶帘,调动了视觉和嗅觉等感官,动静结合。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花开满了蔷薇架,满院都可闻到它那沁人心脾的香味。(2)全诗体现了诗人悠闲自在的心境。

【解析】第(1)题考查诗歌的描写特点以及诗意的理解。描述诗意,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适当地联想和想象,要用描述的语言。第(2)题考查诗歌的主旨。分析诗人的心境要联系诗歌具体的内容。此诗写夏日风光。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形象。

8.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①包大中丞括②

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③吾曹④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①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同年的父辈为年伯。②包大中丞括:包括,人名;大中丞,官名。③些小:指官职卑微。④吾曹:我们。

(1)这首诗首句有何作用?(2分)


(2)结合最后一句,说出全诗寄予了作者什么情感。(4分)


【答案】

(1)(2分)交代了作者的身份或环境,引出下文作者的思考,点题,与尾句呼应。

【评分要点及说明】“交代了作者的身份或环境”1分;“引出下文作者的思考”“点题”“ 与尾句呼应”,答其中一点即可得1分。

(2)(4分)示例:“一枝一叶总关情”表面写的是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实际写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紧紧联系在一起,本诗寄予了诗人关注民间疾苦、同情百姓命运的情感。

【评分要点及说明】诗句表层和深层含义各1分;情感2分,答“关注民生”或“体恤民情”或类似意思均可,如若答“忧国忧民”蔌“对劳动人民有浓厚感情此点得1分。

9.

夜归丁卯桥①村舍

许浑②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③低水槛④,红叶半江船。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释】①丁卯桥:地名。②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人。太和六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睦郢二州刺史。③紫蒲:紫色的蒲草。④水槛:临水的栏杆。

(1).根据诗歌内容填空。(2分)

诗人夜归看到了明月、岩石、木桥、_______、_______、水槛、红叶、江船等景物。

(2).“桥响犬遥吠”表现了月下村舍怎样的氛围?试作简要分析。(2分)


(3).“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

(1)庭院 紫蒲

【试题解析】此题前有“明月、岩石、木桥”,后有“水槛、红叶、江船”,之间也就只有“庭空人散眠。紫蒲低水槛”了,仔细一找,也就找到“庭院、紫蒲”了。

(2)宁静。以声衬静,用桥的轻微的响声和遥远的狗叫声衬托夜晚的宁静。

【试题解析】解答本题,你应该很有经验了。《老山界》中写“春蚕咀嚼桑叶”,《最后一刻》有“写字的声音”,《口技》中有“遥闻深巷中犬吠”等等,都是以声衬静,更何况诗歌还提醒“月凉风静夜”,答案自然要写到“用桥的轻微的响声和遥远的狗叫声衬托夜晚的宁静”之类的了。

(3)①对官场的厌倦;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或“对农村生活的喜爱”);③回家的喜悦;④想归隐;⑤为另有理想的生活选择而自得、喜悦或满足。

【试题解析】作者为“太和六年进士”,还“历任监察御史、睦郢二州刺史”,他为什么要写“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不外乎是对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官场的厌倦、想归隐,从“南湖二顷田”来看,退路都有了,“为另有理想的生活选择而自得、喜悦或满足”也就有了。

10.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边患了而受金石之赏。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山。东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凄苦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局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1)B

(2)用典寓意。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11.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①据孙洙《唐诗三百首》介绍,本诗为盛唐时期张旭受陶渊明《桃花源记》启发而作。②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1).“石矶西畔问渔船”中的“问”字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2).本诗与《桃花源记》二者主旨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3分)


【答案】

(1)对桃花源无限向往的急切心情。(意近即可)

(2)答案一:相同(1分),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2分)答案二:不同(1分),《桃花源记》表达了历经战乱的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而本诗作者身处盛唐,他借(桃花源记》的意境表达了自己更高的生活与审美追求。(2分,意近方可得分)

12.

送张四

王昌龄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1) 首句中哪个词语点明了季节?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本句所呈现的画面。(2分)


(2) 三四两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2分)


【答案】

(1)暮。 画面:枫林尽染红了,太阳快要西坠,此时送张四,我满怀愁思!

(2)示例一: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冷山与冷月——“冷”字正点出了寂寞与孤独的处境;凄清的猿声——就连猿也为之凄凄哀啼。在别离时刻,安上这些景致,营造这种基调,那是悲上加悲,使得离人的伤心无以复加。因此,这里是缘情生景,因景生情,情景互融。示例二:通过对别后情景的想像(“冷山月,清猿无断时”)表现了别离时刻的悲伤之情。

13.

天平山中

【明】杨 基

细雨茸茸湿楝①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①楝(liàn):楝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1).请发挥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3分)


(2).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 “妙”在何处。(3分)


【答案】

(1).在绵绵春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树树金黄色的枇杷。(3分)

(2).“送”字是拟人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回家路上“莺啼”相伴的情景;(1分)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1分)

14.

寒 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2分)


(3)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1)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1分)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1分)(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1分)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1分)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1分)

【解析】(1)此题考验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想象要从诗歌描写的意境入手,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情景,可适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2)此题考查探究诗歌意象的能力,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指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解答时要结合“梅花”这一物象本身的特点,再根据具体的情境,联系诗人的主观情思进行分析。

15.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① 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注释】①咫尺:距离很近。比喻春天的短暂。咫,古代称八寸为咫。

(1).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能让人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的两句诗(1分)


(2).颔联“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中的“旧帘”有何妙处?(3分)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2分)


【答案】

(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①“旧帘”表明这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庭,呼应首联的“寻常百姓家”。 ②“旧帘”是小燕子顺利找到前一年住过的人家的标志。③“旧帘”与上句中的“新燕”均为名词,词性相对,符合诗歌的对仗要求。④表现了主人对燕子的喜爱,人与燕子的和谐关系。(答到三点即可)

(3)示例:春雨绵绵,小燕子扑扇着翅膀忙着衔泥筑巢,细雨沾湿了双翅,嘴上衔着的泥土还带着落花的芳香。(意近即可)

16.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9. ⑴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 之情。(2分)

⑵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


【答案】

⑴(2分)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评分要点及说明】仅答“久别重逢”之类不得分;答“高兴”“喜悦”之类,得1分。

⑵(4分)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评分要点及说明】适当扩展情景,2分;两层情感,各1分。

【考点】本题是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

【思路点拨】第⑴题是体会诗人情感,这首诗前两句中,“十年曾一别”极言分别时间之久;“征路此相逢”是说久别后相见,由此可体会到诗人久别重逢时的愉悦心情。第⑵题是赏析诗句,要求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解答这题,要注意“景”和“情”的融合,同时“情”包含“与友人又别”和“对前途迷茫”两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