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睡眠法(达芬奇睡眠法有人成功过吗)

频道:社会百科 日期: 浏览:44

网络上一直流传着一种睡眠方式,名为“达芬奇睡眠法”,顾名思义,这得名于历史上著名的画家、艺术家、科学家——达芬奇。据闻,达芬奇每天的睡眠时间仅2个小时左右,一天的时间里每4小时小睡15-20分钟,将余下的大把时间投入到创作中。

这种睡眠方式称为多相睡眠(Polyphasic Sleep),是把完整的睡眠时间分为碎片式的小睡进行,以此减少总体睡眠时间。这种睡眠法的支持者大部分是希望通过它来缩短睡眠时间,并且保证精神状态可以和连续睡8个小时的单相睡眠类似,那么就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用来工作和学习。但真的可行有效吗?

01“达芬奇睡眠法”和现代睡眠理论的区别

现代科学的睡眠理论分析,成年人的睡眠是以单相性睡眠为主:即睡“一整觉”,一般正常的作息时间是从晚上睡到第二天早上。睡眠时间为7-8小时,每晚有4~5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大约持续90~110分钟。

“达芬奇睡眠法”则是一种多相性睡眠方式,试图将单次完整的睡眠时间分割为多个碎片式的睡眠以达到减少睡眠总量。其方法是每4个小时睡15-20分钟进行休息,全天睡眠总时间控制在2小时左右。但是,在这种碎片式睡眠中,根本难以完成一个睡眠周期,更不会进入深度的睡眠状态。

com02“达芬奇睡眠法”有科学根据吗

?睡眠周期与睡眠模式的关系

睡眠周期分为五个阶段,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都在产生脑电脑,睡眠中每个阶段也有着不一样的脑波征象。而θ脑波以每秒钟4~7周波的频率运行,通常在人们浅睡眠时发生,属于“半梦半醒”的朦胧时段,θ脑波有利于提高创造力,许多的灵感可能就在这个时候突现,小睡片刻有助于大脑处于这个阶段。但是,长期利用浅睡眠保持状态可替代深度睡眠吗?

深入对睡眠阶段的脑电波和睡眠周期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人体的生物节律是双相而非多相的,这结果可以明确人体会更倾向于一个整块的睡眠时间,而试图利用数次短暂的打盹来缩减每个睡眠阶段的时间,减少总体睡眠时间量,只会扰乱人体生物节律,导致出现睡眠剥夺和睡眠节律紊乱症表现为身体和心理的机能减退、焦虑和紧张感增强、免疫功能降低的负面结果。

?长期缺乏深度睡眠的负面效果

如果人的大脑长期处在紧张状态,那么大脑中的钠/钾比值就会失衡,这也是“精神疲劳”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时,5-15分钟左右短暂的小睡片刻可以帮助恢复钠/钾比值,补充精神,但是长期缺乏深度睡眠,会引起身体其他负面表现,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身心疲劳,对心脑血管产生危害等。

心理学家克劳迪奥 ?斯坦皮(Claudio Stampi)在《为什么我们打盹:进化,时间生物学,多相和超短波睡眠的功能》一书中提到,在某些情况下,人们或许无法保证一次完整的8小时睡眠。这时,短暂打盹或许可以弥补一些缺失的睡眠,让身体得到片刻的轻松。但他并不认同将多相睡眠作为健康的生活作息方式,因为如果想要通过多相睡眠来增加工作时间,必然会严重到睡眠质量,长期下去只会产生负面影响,也无法对提高创造力有帮助

03科学睡眠方式才能保持活力

规律睡眠生物钟: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晚在固定的时间点入睡,同样,早上也保持同一时间点起床,包括周末,不可贪睡。

午睡打个“能量盹”:结合个人的生活习惯,在午间可以小睡30分钟左右,不超过一小时为宜,可以让身体和大脑得到适当的放松和恢复,让下午的状态保持头脑清醒、精神饱满。

图片来源:网络

关键词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