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汉语里“走”字的语义比较明晰,主要是行走、移动的意思。而古汉语里“走”的本义却是跑,譬如:走马观花、奔走相告这类取其本义的成语依然被广泛使用。
有趣的是,简单如一“走”字,在上海话的语境里随着场合、对象、时代的不同,其变身也让人目不暇接。
例一:某某刚刚走了。这里的走很有可能是某某故去的委婉代名词。例二:走忒勒。这可能是隐喻某个事业的失败或某次博彩的告负。例三:格记走远了。假使你用上海话问某股民:“最近侬股票做了哪能?”得到回答是:“格记走远了。”那他在股市上一定是输得一塌糊涂。例四:下棋曰走。棋类教室里常听到指导提醒孩子:“棋子覅瞎走八走。”例五??。
然而同样这个“走”字在上海也一度有过高光时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曾经历了巨变、激动的时光,出国(无论是移民、留学、探亲访友、打工挣钱甚至于偷渡)成为所有人的唯一的向往和成功与否的标杆,上海人统称为“出去”或是“走了”。在当时如果昔日的朋友或是同学、同事、邻居等等,甚至于曾经的恋人,在多年未见之后与你偶遇时神兜兜地说上一句:“我要走了。”那种在你心中打翻五味瓶的滋味,绝对是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
当下的主旋律是:非必要不出境,脚头活络惯了的上海人,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又一次被“我要走了”这句特别的上海话触到心筋呢?
海上闲云作于
2022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