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一个新闻笑喷了:男友第一次上门,网购了一个价值几百块的礼盒,包含十斤胶东大白菜、还有山东大葱和萝卜等。结果遭到东北老丈人嫌疑、被女友拉黑。老丈人原话的大概意思是:我们这里大白菜都是论车买,你给我送白菜?而男友的妈妈说:我早就提醒你了,还是上海本地女孩好,想法、习惯比较接近。
小伙子本身肯定是有问题,扣门也好,不入乡随俗也好,而老丈人和女友肯定也有问题。但是我看到最直接的地域差异引来的地域观念矛盾。笑话看完了,也乐呵完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存在因为观念不同而引发的矛盾?
比如我们身为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观念差异?
我一个朋友跟我诉苦,我和我爸就不能说话,一说话就吵,而且是莫名其妙地吵!我朋友家里种了几十亩核桃,找“无人机”喷农药,就因为我朋友反复叮嘱喷仔细点,他父亲就火了:“这事还用你说吗?”
或许有人说了,你这个是个例!但是我想说,这种事情太常见了,孩子和父母的矛盾不分年纪的,多大岁数都有发生。有的时候,甚至沟通不了。最可怕的是,沟通不了也得沟通,因为那是亲爹亲妈,想换都换不了!
如果换位思考,就会发现,我们想和父母平等交谈、我们的孩子想和我们平等交谈,只要站在父母这个角色,就会下意识用上级的姿态和子女对话。同样的事情,父母可以做,孩子不能,孩子要遵守各种各样的规矩,父母却是一副我规则由我定的态度。
做子女的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有主见,可是父母却总是一副长辈姿态,对你的行为各种强硬干预,在无关痛痒的事情也要树立长辈的权威,哪怕错了也会强行甩锅。
所以,“孝子不如顺子”是一句在古的老话。而且有无数的案例可以证明,孝顺不如顺从。结果有的孩子开始用逃避的方法面对父母:平时少见面,逢年过节买点东西回去,你好我好大家好。
我们都在课本上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当初朱自清先生和矛盾一度闹到不可调解,但是随着分离,也逐渐缓和。哪怕有矛盾,我们也不要逃避和父母的关系,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再后悔。
既然我们在亲身经历和父母无法沟通产生的痛楚,那么我们就要避免以后和自己的孩子产生这样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父母和孩子不平等的观念地位,也就是代沟和观念差异引发的。就像我朋友和父亲的争执,说到底不就是父亲认为朋友不信任他吗?
如果我们去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些和子女关系融洽的家庭,父母都是把子女当作朋友来看。我们要把子女当成一个平等的存在,而不是去命令、去安排他的人生,不管他是一个几岁的幼儿,还是几十岁的成年人。
遇到事情,不要动怒,不要争吵,去寻求解决的办法,而不是甩下一句:我是爸妈,你就得听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