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风来不如追风去什么意思(等风来不如去追风整段话)

频道:社会百科 日期: 浏览:117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追逐的过程就变成了人生的意义。


与其等待着机会来临,不如自己努力地去追寻机会。这样在追寻机会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人生的意义。以前呢,有句诗叫做好风凭借力,送我上云霄。其实呢就是把风比作了一种机会,而自己呢则是等待这种机会,然后一飞冲天。达到人生的巅峰。所以呢个人觉得这就是一个比喻句而已,把人生对梦想和理想的追求呢比喻成在追风的过程,而此时的风呢就是一种机会。你在追逐梦想和理想的同时也会遇到机会。


如何理解王阳明的“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曾国藩只能算半个。


而清朝人说,如果严格按照立德、立功、立言这三立,那古往今来的儒家完美人格也只有两个半,诸葛亮算一个,王阳明算一个,曾国藩算半个。


明史直接说:“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清末林则徐看重的是他以天下为己任,对国家的贡献:“以王阳明之才,国家所祈祷以求也。”并将“苟利国家,生死以之”作为自己一生的座右铭。左宗棠佩服的是王阳明的事功:“阳明先生,其事功,其志业,卓然一代伟人,断非寻常儒者所能及及。”年,孙中山在日本发表演讲时指出:“五十年前,维新诸豪杰,沉醉于中国的哲学大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学说,皆具独立尚武的精神,救四千五百万人于水火,成就大功。”以此激励在东京的中国留学生。


王阳明到底有什么样的能力可以和孔圣人比肩,又如何能让这么多的中国牛人俯首膜拜呢?

王阳明心学的三大核心: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心即理:真理就在你心中,应该向内去求。每个人生活的世界,实际上是由你的内心创造的,这个世界的意义是由你的内心赋予的。知行合一:“知行工夫,本不可离”,知行不能分家,只知道不行动,其实还是不知道。也就是知行一体。做到这两点,就可以致良知了。无论是内求真理,还是知行一体,都离不开实践。可以说,实践精神才是王阳明心学的精髓。

1、等大势,不如自己造势


通常人们说,做事要顺势而为,但是王阳明用行动告诉我们,无势可借的时候,与其等大势来临,不如自己造势。


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的时候,曾经有这样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就是王阳明绕开宁王主力,攻打宁王老巢南昌。但是手下兵力不足,强攻未必能迅速拿下,而且还要蒙受巨大损失。这时候,有人报告王阳明,在城外有南昌军的一支千余人的伏兵。王阳明计上心来。他一面给攻城部队下死命令,要求不成功便成仁。另一面派一只精锐部队伏击了这个千人小队,散播整个南昌被包围的谣言,然后故意放走了惊慌失措的残兵。


这些残兵逃入城内,消息传开,守城将士无不惊惧万分,加上正面的阳明军队悍不畏死,登时气为之夺,纷纷弃城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