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等于多少两(一寸等于多少厘米)

频道:社会百科 日期: 浏览:61

古代规定1斤等于16两,到现在却变成了1斤十两,你知道背后发生的故事吗?


有句成语叫做“半斤八两”,说的是彼此相等,“八两”即“半斤”,古代皇家规定一斤为十六两。

1斤等于十六两始于秦代。

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统一度量衡意义重大,衡器的统一大大方便了全国各地经商的商人,他们不再为换算各国的计量单位而抓耳挠腮。

也就是从那时起,有了1斤等于16两的规定,随后“半斤八两”这句成语也随之出现。

说起实行1斤等于16两的计量方法,这里面还有个传说。


范蠡像

传说秤杆这种衡器,是春秋战国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范蠡发明的。

他在秤杆上刻上了16颗星,一星代表一两,16颗星代表一斤。

这16颗星分别代表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

其中福、禄、寿三星刻在秤杆的末端,在双方交易的时候,如果有人心存欺骗之心,短一两则命中缺福,短二两则命中少做官,短三两则折阳寿。

范蠡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在道德层面上拘束人们守诚信不欺诈。

这种计量方法,一直延续到了1959年才被废止。


换言之,从新中国成立十年后,一斤等于16两变成了1斤等于10两。

说起这种改变还得益于一个人,此人名叫姜周元,也就是说是姜周元推进了1斤等于十两的改制。

说实话,我上学后还得感谢姜周元,不是他的提议,我还得背16进制歌诀。

姜周元,浙江省温州市三溪区郭溪乡宋岙底村人。

他在郭溪乡供销社任会计期间,发现16进制换算方法很不方便,于是提出了“一斤十两”的十进制的建议。

他的提议很快得到了国家的认可,经试行后在全国依法推行,姜周元因此获得了衡器改革第一人的称号。

呜呼哀哉!古代上千年皇权规定的16进制的办法,就这样被一位普普通通的基层工作者所优化。


姜周元和他的秤杆

所有这些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文/秉烛读春秋

关键词秦始皇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