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新闻网讯(嘉峪关日报全媒体记者杨亮)
当前,我国各地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是,受疫情的影响,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越是在困难加大、风险增多、发展充满不确定性的境况下,我们越要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做好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各项工作,为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提供持续稳定的支撑和保障。
我们知道,虽然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但是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我们仍不可有丝毫懈怠、丝毫自满,必须念好疫情防控“稳”字诀,做好较长时间应对疫情变化的各种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牢牢地把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警觉意识记在心间、落实在行动上,时刻提防疫情在局部区域、局部范围内的出现。为此,各部门、各单位仍需要把针对疫情而生的各种严防举措和应急保障措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执行下去,绝不能因疫情形势好转而放松警惕,把执勤站岗当成一种摆设,把登记报备视为一种形式,马马虎虎、草草率率,给民众造成一种疫情防控已取得胜利的错觉。
如果说稳防控是保障经济社会秩序加速恢复的重要前提的话,那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就是夺取“双胜利”的有力支撑和基础保障。因为只有经济社会发展步入稳定的轨道,满足了人们正常的就业、生活、工作和学习需求,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稳定,而这种稳定也是最牢靠、最不易被撼动的。然而,稳和进也不是毫不相干的对立体,而是一对有机统一的孪生体,稳是进的先决条件,进是稳得以不断捍卫的保障。因此,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新形势,我们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积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动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唯有如此,经济社会长期向好发展的基本面才会长久保持下去,社会大局的稳定也就有了赖以支撑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
古人讲,天下之势,常系民心。民心顺了,就会一顺百顺,一顺百兴。民心顺,就意味老百姓有饭吃、有活干、有钱赚。而要想实现这种人之生存和发展所要求的最基本权利和需求,就需要我们“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其中,稳住经济基本盘,就要加快复工复产达产的速度,让大企业、小企业、微小企业的运转在质量、效益的可持续性上始终保持良性的体征;而兜住民生底线,就要求我们完善社会保障,做好低保工作,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好、服务好,让每一个人都能不因疫情影响而陷入困窘。为此,我们必须始终心存危机意识、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事不避难,知难不难。”念好“稳”字诀,关键是要下好先手棋,理顺居民就业、基本民生、市场主体、粮食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基层运转相互之间的关系,让整个社会快速步入一个融洽、协调的稳定环境之中。同时,在此基础上稳妥而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措施和政策的出台,要周密准备,把握时机,统筹处理好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资源在市场中的供给和配置,尽量避免失误,减少震荡,让稳妥审慎包容的改革与供给结构的优化、产供销环节的顺畅、经济循环的畅通实现精准对接,从深层上激活被抑制的消费、被冻结的需求,为经济社会稳定运行注入强劲的活力。
“莫道春光难揽取,浮云过后艳阳天。”面对各种严峻的形势和挑战,我们要做到越是困难越向前,察大局、观大势、看长远,在保居民就业中保住千家万户“饭碗”;在保基本民生中夯实发展根基;在保市场主体中稳住经济基本盘;在保粮食能源安全中守住发展生命线;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守住经济生命线;在保基层运转中维护社会稳定有序,牢牢扭住稳的大局,寻求进的突破,不断用平稳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守护民生福祉和百姓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