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成熟与世故是紧密相联的,成熟的人必然懂得世故,知世故的人必然很成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发现,我误会了成熟的人,低估了世故的人。
真正成熟的人才是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世故之人毕竟已经不能用成熟来形容了。余秋雨先生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述的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我个人十分喜欢这段关于成熟的阐述,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对成熟的解答,更是我走向成熟的方向。然而人生道路太过宽广,一不小心就可能误入歧途,慢慢地,成为自己最讨厌的人。
世故一词的解释是:熟悉世俗人情习惯,待人处事圆通周到。在现代的解释来看,我将它理解为情商高。鲁迅先生说:“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那为什么有些家长对子女的人生寄语会是“愿你知世故而不世故”,他们已然在社会上奋斗了多年,现在的社会又提倡双商高,为什么不愿自己的儿女是一个世故之人?天下的父母都是为儿女好的,是我理解错了,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熟,因为世故不仅仅是情商高,也代表了一个人的心性。
随着年岁的增长,越来越多的长辈会对我说,长大了,懂事了。以前,每每听到这种话,心里都很开心,在我认为,被他们认可的一种成长是令人自豪的。慢慢的才发现,我只是长大了,却还不成熟,渐渐的能看懂别人表情下要表达的意思,却还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还不能用理性的态度来解决事情和问题,很多时候会逃避,遇到事情时会多为自己考虑。虽然处事不圆滑,有的时候面对事情的时候个人利益至上,我以为这样的自己是成熟的,学会了爱自己,直到读了余秋雨先生对成熟的的阐述,才发现,我还是没有成熟。做事依然会得罪人,依然不懂得与人相处。
有时候很佩服那些懂得世故之人,处事圆滑,不得罪人。细想又很讨厌这样的人,表面永远是笑脸迎迎,心里不知道想什么,太累。二十多岁的光景,应该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身边的很多人年龄不大,却已然十分世故,有时候会羡慕,也替他们心累,要这样过一辈子啊(或许有的天生就是这样的,我为他们高兴,做了自己)。
乱七八糟地写了一大堆,其实也就是想对现在的自己说,做一个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别让自己活得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