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图24个故事(二十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

频道:社会百科 日期: 浏览:102

(说历史的女人——第1159期)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

因此,在中国上古时期,孝被列为考察一个人德行的首要条件。

《孝经·开宗明义》又言:“终於立身”汉代郑玄对这句话的解释为:

“忠孝道著,乃能扬名荣亲,故曰终於立身也。”

到了汉代,孝不仅是个人品行的第一指标,而且“孝行”还成为一个人成名、甚至入仕的途径。

但是随着秦一统之后的帝王集权制,历代帝王为了加强集权和自己的安全感,帝国更强调“忠”,即忠君。因此,此时,忠君成为考察一个人德行的首要指标。

于是,在某种情况下,忠君与孝亲难免会产生冲突,故此又衍生出了一个忠孝难两全的结论,结果是在忠孝发生冲突的时候,鼓励臣民选择忠君,因为忠君乃是大德行,相形之下,孝亲则为小德行。故此,在忠孝不能兼顾、而选择忠君抛弃孝亲的时候,这个人的品行并不会受到打折。这是后话,赞不赘言。总而言之,中古的帝王对臣民最重要的两项要求,就是忠和孝。如上所言,孝不仅是个人德行的必修课之一,更是个人在社会上建立好名声、立足的条件之一。所以,在这样的帝国宗旨之下,产生了许多孝亲之事,可以说多到不胜枚举。不过令人奇怪的是,中古二十四孝,今天看来却如此冷酷和残忍,这是为何?

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二十四孝中摘取四个最典型的事例一看便知。

第一个事例:恣蚊饱血。

该事例的主人公叫吴猛,晋朝人士,后来做了道士,到宋朝徽宗时被封为真人,位列净明道信仰体系里十二真君之一。

此君在历史上广为人知,却不是因为其道行,反而是因其孝行。

据记载,他自小就性格温顺、对父母就孝敬不已,犹如天赋之。

有这么一件事足见其孝,说其8岁,家里太穷,家里的床没有蚊帐,夏日又蚊子肆虐,且逮杀不尽,如何办呢?吴猛见父亲被蚊子叮咬难以安睡,于是就每逢夏夜,他便脱光衣服坐在父亲的床榻之前,赤身让蚊子叮咬自己的身体也不驱赶,以此来表示自己对父亲的孝敬。

此事初听起来确实至孝,但是细想起来,却又少不了冷酷和残忍之嫌。为何呢?原因有两点:

其一是吴猛年幼,方8岁,正是成长的年龄,为了尽孝,让蚊子叮咬自己,造成伤痕累累,其父何忍?

其二是蚊子总是叮咬其父,可能是因为其父汗腺发达、体温较高、呼吸频率较快等,是身体因素所决定的。所以,小吴猛即便让蚊子咬了自己,它们依然可能会去再叮咬其父。

所以说,吴猛的至孝表现,除了因为第二点,是因不懂蚊子特性之外,第一点最不可接受,若真的是蚊子叮咬了吴猛,就不叮咬其父的话,其父这整个夏天的安稳觉还能睡踏实的话,对其父的行为只能用冷酷和残忍来形容了。子可孝,但父不可不爱啊!

故,此孝行看来,反倒映衬出其父子情的冰冷。

如此之孝,不要也罢!

第二个事例叫扇枕温衾。

此事件的主人公叫黄香,东汉时期江夏人。他的行孝事迹,比起吴猛而言,更奇。此子在9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与父亲生活。他对父亲很孝顺,具体表现为两件事:

其一是扇枕。所谓扇枕之事,发生在夏天。说夏日天气炎热,睡觉都很困难,于是这黄香就拿一把扇子把父亲睡觉的床榻之席扇凉,然后再让父亲去上面睡,这样他就不热了。这件事到底该如何评价,暂且不论。且看第二件。

其二是温衾。话说夏天扇凉席还可理解的话,那么这件就令人意外了。到了冬天很冷,床铺冰冷,睡觉也很困难,为此黄香就先钻进父亲的被窝,把被窝暖热了,再让父亲进被窝入睡。

这件事,古人看到的是孝,今天的人,可能看到的不是孝,而是畸形的父子关系。如果说吴猛在父亲睡着的时候,坐在父亲床前让蚊子吃自己,父亲不知道也就勉强算了。可黄香做这两件事,都是在父亲清醒之时而为,夏日扇枕且不论,尤其冬日暖床这事,确实不可思议。

以黄香9岁之龄,古人婚配都早,其父应该不会太大,当是青壮年,一个男性青壮年,让幼子暖床,这父亲做得也真不怎么样。如此之孝,令人也是五味杂陈。

不过文章开头说了,古人行孝,除了发自内心的部分外,很大程度上迫于社会观念,可能有一种作秀之嫌了。因为孝义之名,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甚至出仕之本。比如黄香在12岁,就因孝出名,传到江夏太守刘护的耳朵里,刘护非常欣赏,就把黄香招募到府里做了曹吏之官,后为郎中,先后官拜书郎、尚书左丞、尚书令等职务。

虽然黄香以后做了大官,但是人们提起他的时候,对他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依然是他的孝行。可见,当时的社会伦理是多么重要。所以,行孝之事,已经不是正确与否,甚至真诚与否,而是比之谁行孝行为更奇更诚了。

第三个事例是埋儿奉母。

这位汉代的孝子叫郭巨,这位名列二十四孝的孝子,最让人感到无语,且看他如何行孝。郭巨和老婆生了一个男婴,但是家里比较贫困,口粮有限,而他认为儿子会分吃母亲的口粮,则母亲供养就会出现问题。于是,这位父亲兼孝子就与妻商量,把儿子埋掉,说白了就是结束儿子的生命,然后省下粮食养老母。他如此做的理由是,儿子死了以后再要,母亲死了就没了。后来,他就真的去挖坑,准备埋掉儿子,可是意外发生了,他挖了三尺后,原本打算埋儿子,却在坑里看到一块黄金,因为黄金的缘故,他没有埋掉儿子。

郭巨之孝,恐怕世间罕见,其心之愚蠢,其心之残忍,其心之冷酷,实在是令人毛骨悚然。如此行孝,还是算了,听来都令人莫名恐惧。

第四个事例是闻雷泣墓。

该孝子叫王裒(pou),魏晋时山东人,是个教书先生。

按说饱读圣贤书,不该表现很蠢的,但是他的表现,依然令人很诧异。话说其母活着的时候,非常害怕打雷的声音。

也正常,打雷的声音很大,正常人,都挺怕的。

后来他母亲去世,被埋葬在山中。这时候,恰如陆游的诗中所写“人死元知万事空”了。人死之后,一抔黄土掩埋,什么都不存在了。可是一听到打雷声,王裒就发疯往母亲墓地跑去,其目的只是担心死去的母亲被雷声吓到,所以他要跑到山林间的母亲墓地去安慰母亲不要怕雷声。

此事的疑点在于:

其一是人死后无知觉,如何听雷?

其二是打雷日,山林间最为危险,王裒往之,岂不是找死?

?结语:行孝,原本是品德之本。毕竟,人为父母所生,尽孝是一种义务。但行孝也要用正确的方式去行孝,不然还有什么意义?倘若吴猛之法,父亲倒是睡了安稳,自己被咬遍体红斑,若意外传染造成病疾,岂不是得不偿失了?又若王裒之孝、郭巨之孝、卧冰求鲤等,除了无知,就是冷酷。把原该温情厚重的孝做成了匪夷所思的冰冷事,就问题严重了。

当然二十四孝的形成,主要跟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除了古代帝王对孝行的政治化夸大之外,还有人们对许多事情的认识不足,才导致发生了一些比较独特的孝行事件,以至于有的行孝事件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是冷酷和残忍。

(文/说历史的女人·钗头凤)

参考资料:《孝经》《搜神记》等。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