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于民不必法古是什么意思(苟利于民不必法古出自什么)

频道:社会百科 日期: 浏览:33

10号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各国要顺应时代潮流,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继续推出扩大开放新的重大举措。

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人类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开放还是封闭,前进还是后退,人 类面临着新的重大抉择。他认为,面对复杂变化的世界,要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大势,即和平合作、开放融通和变革创新是当今世界的潮流。其中,在说到变革 创新时,习近平主席引用了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这句古语。

本期《学习用典》解读: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习近平: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中国的先人们早在2500多年前就认识到:“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蒙曼解读

这句话出自于汉朝刘安的《淮南子》,是其《汜论训》里面的一句话。当然,原文是说“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意思是一样的。 就是说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其实这是什么呢?这就是一篇改革的宣言,是说不断改 革、不断创新本来就是历史的常态。只要坚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事业的原则,改革就应该推进,也只有推进改革,才能够达到所谓有利于民、有利于事业的这样一 个目的。这也就是习近平主席说的,如果拒绝改革、拒绝创新,就只会被历史淘汰。

除了“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习近平主席还使用了“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这一古语来倡导各国要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出自《荀子·儒效》,意思是说,把土堆积起来可以成山,把水积蓄起来可以成海,比喻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就可以实现 从量变到质变。《荀子·劝学》中也有类似的表述,比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所说的那样,幸福和美好未来不会自己出现,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因此,各国要认清世界形势,顺应历史潮流,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只有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日积月累,各国才能共同开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