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希在分享会现场。 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实习生 钱楚怡 摄
“不要定义盲人应该做什么,而要问盲人自己想做什么。盲人的就业不仅只有按摩一条路,我们的人生也有不同的选择。”近日,福州市小善公益服务中心邀请中国首位视障律师、博士生金希来到福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与孩子们分享他的人生故事。
金希是全国首位在专人念题情况下参加普通高考的考生,曾以年级第一的成绩免试保送宁波大学法学院经济法硕士研究生,现于台湾东吴大学攻读国际法专业的法学博士。
他依靠听觉通过司法考试,并作为律师常年无偿为残障人士提供法律服务,致力于推动残障群体融入社会。
在不少残障人士眼里,金希可以感同身受地理解他们的困扰和痛苦,更会用专业的知识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目前,金希帮助过的残障人士已多达700余人。
此外,金希兴趣广泛,他下象棋、乘飞行伞、划独木舟、横渡日月潭、骑自行车环游台湾……看不见,但依旧活得精彩。“很多时候,社会对我们,不是不人道,只是不知道,不是不理解,只是不了解,所以我们更多的残障朋友需要走出去,让社会更多人看到我们,了解我们,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他说。
以下是澎湃新闻记者和金希的对话。
金希和孩子们下象棋。
选择法律专业,希望维护社会正义
澎湃新闻:您是在普校完成了小学、初高中的学业,在就读过程中是否遇到过什么困难,或是比较迷茫的阶段呢?
金希:困难肯定是有的,也获得了老师同学很多的帮助。一开始读书时,我趴在课桌上能勉强看清楚书上的字,后来需要借助放大镜,到最后通过他人的朗读才能够了解书中的内容。
上课的时候,我要通过聆听来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回家之后父母会用朗读的方式帮我了解课本上的内容以及作业中的题目。
尤其是考试,我需要申请人工读题,但每一次都算是一次冒险。2007年,我通过申请人工读题的方式来参加了普通高考,在当时开创了国内视障学生参加普通高考的先例,也算是为后来者开辟了道路。
其他同学可能只需要复习准备参与考试,我首先需要考虑是否能顺利参加,还需要面对内心的焦虑,但面对这些障碍,我当时也没有别的更多选择,只有坚持先做好自己,然后努力争取自己的权利。
澎湃新闻:您为什么会选择就读法学这一专业呢?是有什么原因推动您做了这个决定吗?
金希:当时通过电视广播这些媒体,觉得法律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专业,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知识来维护社会的正义。另外,觉得法律是文科专业,对视力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因此选择了法律专业。
进入大学,也是我第一次离开家独立生活,学校给了我很多支持和帮助,组建专门的志愿者小组帮我读书、协助我在校园中行动,考试时有专门的助考人员帮我念题。因此,我在大学中,也顺利地通过聆听的方式来学习法律知识,参加各种考试,本科毕业之后,我顺利保送了硕士研究生,最终也选择了与残疾人就业相关的题目作为我硕士毕业论文的选题。
“成为更完整、更真实的人”
澎湃新闻:您的兴趣爱好特别丰富,包括下象棋、划独木舟等等,那您最初为什么会去选择接触项目呢?
金希:首先是希望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另外其实希望可以让更多人看到我们残障人士真实的能力和需求。
我们谈旅行的意义,一方面是可以看见这个世界,但是更多地是希望可以让这个世界来看见我们。其实很多人甚至觉得我们看不到,是不是无法独立出门,但当大家看到我们可以跟其他人一样,骑自行车、滑独木舟、滑雪……或许就会慢慢改变对这个群体的看法。
金希和象棋爱好者的蒙目对弈。
澎湃新闻:这些爱好给您带来了什么,或者是让您收获了什么?
金希:收获很多,其实曾经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是一个挺封闭的人,在学校里也不知道该怎么参加体育运动,但这几年这些爱好让我能够接触更多的生活,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也大有裨益。
同时,也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和体验,让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只会死读书的人,我可以成为更加完整、更加真实的人。
另外,我们参加这些活动需要志愿者协助,我觉得其实也是一种创造更多人与人之间连接跟沟通的机会,在社会上形成善的循环。许多志愿者在活动中找到了他们生活的意义,许多还没有走出家门的残障者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这就是一个相互成就、相互促进的过程。
成为首位视障律师,有法官很惊讶但最终接受了
澎湃新闻:您为什么会选择从事律师工作呢?
金希:首先,我最初在实习工作过程中发现,我自身这样的成长经历和生命体验,在帮助残障人士处理法律问题时,能够更加感同身受。因此我更加坚信既然我学习了法律专业,就更有义务和责任利用我所学习的法律知识,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同时,从前的刻板印象导致很多人认为视障者只能从事某些行业,既然我拥有了这样的学术背景和专业能力,那也希望在视障者多元就业的道路上做新的探索。
澎湃新闻:您作为中国首位视障律师,在律师事务所工作期间,有什么样的感受和体验呢?是否在工作中遇到过什么困难?
金希:此前国内并没有视障者从事律师工作的先例,所以我也遇到过很多困难,当然也都做出了相应的探索。比如说很多案件材料我无法阅读,就需要把它扫描成电子版,再用电脑朗读进行阅读。
另外,作为律师需要和法官及当事人沟通,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第一次开庭的时候,法官最初知晓我的情况时非常惊讶,但我告诉他我可以听到,随着法庭程序进行,法官看到我可以和其他的律师一样,正常参与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时,就慢慢把关注的重心转移到案件本身,而不是我的身体状态上了。
很多时候,社会对我们,不是不人道,只是不知道,不是不理解,只是不了解,所以我们更多的残障朋友需要走出去,让社会更多人看到我们,了解我们,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
为残障人士发声,捍卫边缘人群权益
澎湃新闻:您常年为残障人士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您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金希:在残障人士遇到法律上的问题,或者在权利上遭遇侵犯时,我会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此外,我也会到不同地方开展残障平等意识的相关培训,进行联合国残疾人权益公约、我国残障法律的知识分享,我希望通过这些启发更多的残障人士关注自己的权利。
澎湃新闻:在帮助残障人士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让您比较印象深刻的案例?
金希:接触最多的就是残障人士在公共服务方面被拒绝。比如说去银行办信用卡,比如住酒店、坐飞机没有人陪同被拒绝,这其实是对残疾人群的歧视,是不合理的。
此前我代理过一个航空公司拒载的案例,航空公司以“无成人陪伴,无自理能力”为理由拒载残障旅客,我作为代理人参与了这起案件,处理过程非常曲折,但最终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航空公司赔礼道歉,给予经济补偿,并承诺改进服务。
金希和小善公益负责人郭兵一同体验福建省触感地图。
澎湃新闻:您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一些外界的质疑或者不理解呢?面对这些质疑的时候,又是如何应对的?
金希:捍卫社会边缘群体的权利,多多少少肯定是有压力的。也有挺多人不理解,觉得残障人士就待在家里就好了,为什么要出门?甚至有些也会说社会不是为你们这些人存在的,还有一些人觉得我们是有其他目的。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不忘初心,帮助有需要的人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在通过成就别人来成就自己。
澎湃新闻:在您看来,近几年我们国家对于残障人士的保障制度是否有进步呢?有没有什么明显的感受?
金希:进步挺明显的。像航空公司的服务、银行的服务,都有明显的提升,还有在硬件设施上,许多新的建筑物都设有无障碍电梯、通道,地铁也是一个很好的无障碍设施。此外,在信息无障碍上,许多手机APP都提供无障碍服务,获取信息也变得方便许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