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而不染的染是什么意思(预读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染是什么意思)

频道:社会百科 日期: 浏览:40

说到“染”字,可能大多数人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是,如果组成词,说到“传染”,在这个非常时期则是谈虎色变。其实,传染之“染”是引申义,其本义和丝织品有关。

染,以缯为色也。——《说文》

这里的“缯”就是丝织品,“以缯为色”就是让丝织品着色。“染”是一个形声字,从水,杂声。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染”是会意字,从木、从水、从九。古染料多来源于植物,故从木;染料须加工成液体,故从水;染须反复进行,故从九。

无论哪一种说法,我们要是弄清楚了,都不会在写“染”字时,把右上角的那个“九”字上多加一个点,写成“丸”字,“染”和“丸”没有任何关系。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 宋 · 虞似良《横溪堂春晓》

这句诗中的“染”正用了“染”的本意,但这可是一块巨大的画布,有三千顷之大,东风仿佛一支巨大的画笔,拂过之处,所有土地上的秧苗都披上了绿装。

这句诗中的“染”和“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染”意思一样。两者差异在于一个是以春风为画笔,一个以秋风为画笔。前者用“三千顷”极言面积之大,而后者则用“尽”来修饰“染”,不过,因为有前面的“万山红遍”对应,所以依然可以看得出大自然的伟力量。

带有“染”字的古诗词,我还特别喜欢这样几句。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南宋 ·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春风不染白髭须”,春风也不能把变白的胡子重新染成黑色。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当年越是豪迈,今日越是悲凉,当年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今日则是“可怜白发生”。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南宋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春初早被相思染”,春天才刚开头,却早已被我的相思情怀染遍了。染遍春天的不是东风,而是相思。真堪称是“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两首带有“染”字的宋词,一首讲人被时间所困,另一首讲人被情感所困。时间与情感,真的是人类无法逃脱的两大枷锁。这也可以称得上是人的有限性吧。

《千字文》中有“墨悲丝染”之说。这四个字有典故出处。《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墨子曾见人染丝而感叹说:“(丝)染了青颜料就变成青色,染了黄颜料就变成黄色。染料不同,丝的颜色也跟着变化。经过五次之后,就变为五种颜色了。所以染这件事是不可不谨慎的。”

我们看这句话,虽然也是用的“染”的本义,但是又由本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不再单纯说“染丝”的问题,而在说“染人” 的问题了。有一点类似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强调环境对人的习染作用。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宋· 周敦颐《爱莲说》

这个名句和“墨悲丝染”所关注的重点不同,这句是在强调“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关键在于自己,能不能像莲花一样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就像是六祖慧能在《菩提偈》中所揭示的那样: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所以,作为一个人,还是要守住自己的内心,才能不为外物所沾染。

上面是《菩提偈》中的第二首,还有更为著名的第三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只是,这“本来无一物”的“空境”,实在是太高的境界,凡人很难达到。关于“染”还有一个常用的词语,那就是“耳濡目染”。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一个人所生长的环境,土壤,水和空气,都对这个人有影响,更大的影响来自于人与人之间。

抛开那个众生面前人人平等的病毒传染不谈,单说思想的问题,人的思想一方面非常易于传染,另外一方面又非常不容易被传染。

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曾经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交换苹果不难,但交换思想则真的难上加难。因为在思想后面是“三观”,“三观”就像是最高级别的防护服,“三观”不同,则很难在思想上相互传染。


在这个特殊时期,群体撕裂的程度比任何一个时刻都严重。不要试图去说服任何一个和你三观不同的人。尤其是成人,因为成人的三观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有人说“疫情是一面照妖镜”。但岂止疫情是照妖镜呢,一切非常时刻都是照妖镜。平时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到了那个关键时刻,就现出原形了,因为三观暴露了。

只不过有的人是真正的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也有的人是以德(zhuān)服人 ,以理(mà)服人。“人”和“妖”就在这一点上有了明确的分野。当然,也有“人妖”,有时是人,有时是妖,会变化,善变化,为了名与利,随时可以毫不犹豫地挥刀自宫,这东西是更大的祸害,要警惕,要远离。


这段感慨和“染”有关系吗?有很大关系。“人和妖精都是妈生的,不同的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人虽然不易被传染,但仍然要远离妖,更要远离人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