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经典的电影台词和画面,往往有穿透人心的神奇效果,观影也因此成为人们热爱的娱乐活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电影市场受到严重冲击。为了帮助影院撑过难关,千万元“京影券”近期发放,鼓励市民走进久违的影院。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是如何做到自诞生至今持续受到万众追捧的呢?
1928年,乔治·伊士曼和托马斯·爱迪生(右)在展示如何放映电影。
查理·卓别林
1.由一场赌局引发的光影革命
万物最有趣的往往是起源。1872年,一场赌局拉开了电影史的序幕。在一次酒局上,加州州长利兰·斯坦福认为赛马狂奔时四蹄是同时离地的,政敌们嘲笑他的想法愚蠢荒谬,斯坦福下注25000美元,请来旧金山摄影师爱德华·幕布里奇验证他的说法。幕布里奇接下工作,将一排相机架于跑马道旁边,用电磁快门捕捉一连串骑马者越过低栏的照片。这组照片证明了马在飞奔时的确四蹄离地,让斯坦福赢得了赌注,也让巴黎画家梅松尼尔着了迷。
梅松尼尔将这些照片做成剪影,置入一个转盘内,在剪影后面打光,在转盘前面安装一个不透明的圆盘,等距留下缝槽,这个有缝槽的圆盘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转动时因“视觉暂留”而使人留下持续的活动印象。由于眼睛存在视觉惰性,光象一旦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将会对这个光象的感觉维持一个有限的时间,这种生理现象叫做视觉暂留。对于中等亮度的光刺激,视觉暂留时间约为0.1至0.4秒,借此可以创造连续的幻觉,这正是电影等视觉媒体形成和传播的根据。
电影的出现依赖于摄影技术的革新,尤其美国传奇企业家乔治·伊士曼(柯达公司创始人)在感光胶片领域的一系列成果。1878年,伊士曼发明了一种涂有一层干明胶的胶片,而在此之前,感光底片都是湿片。湿片片基涂了乳剂之后,必须趁其未干立刻曝光和冲洗,而干片则在什么时候曝光和冲洗都可以。1886年,伊士曼又研制出卷式感光胶卷,即“伊士曼胶卷”,结束了用湿漉漉的、笨重易碎的玻璃片做照相底片的历史,使摄影日益成为一件轻松简便的事情。
光学的发展推动了早期放映机的问世——一种播放幻灯片的简单装置。梅松尼尔制作幻灯片的新闻传到了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的耳朵里,爱迪生利用伊士曼新发明的感光胶片,制作了最原始的电影放映机,类似中国古代的走马灯。爱迪生将胶片缠绕在一连串活动卷轴上造成一个循环,影像通过一块天然的可以聚焦的放大镜投射在观众可以通过其看到影片的窥视镜上,转动的快门夹在灯和放大镜之间,提供“视觉暂留”印象。1891年8月,爱迪生获得“活动电影放映机”专利,并且迅速将放映机投入商用,观众每投一分钱可在透镜前观看连续活动影像转动一圈。美国商人拉夫购买了大量爱迪生“活动电影放映机”,并于1894年在百老汇1155号开了第一家电影院,门票25美分。但习惯了歌剧院的观众认为电影院是粗鄙不堪的地方,直到20年后,法律仍规定电影院不得设在离教堂200尺范围内。
爱迪生的“活动电影放映机”一经面世便受到社会极大关注,很多发明爱好者将精力投入电影放映机改良之中。例如爱迪生的放映装置因转速不一,常常造成胶片撕裂,为了延长电影放映时间,莱瑟姆在影片片门上下留下一些胶片松弛部段,这样就避免因拉扯影片而造成的胶片断裂。又如爱迪生的助手迪克森为了逃避爱迪生的专利统治,发明了全新的放映装置,每格画面被印在单独的纸板上,一连串安装于一个轮子上,当手柄转动轮子时影像便转动起来。这样一种依靠翻页制造活动影像的装置,是所有现代电影放映机的雏形。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爱迪生的发明漂洋过海,让法国化学家卢米埃尔兄弟着迷不已,爱好摄影的兄弟俩开始废寝忘食地开发自己的电影放映机。在研制放映机时,卢米埃尔兄弟从缝纫机中得到了启示,采用抓片爪抓胶片,以两个扇形瓣组成圆盘遮片装置,巧妙地解决了胶片间歇通过片门的问题。他们还设计了每秒钟16个画格的放映速度,解决了放映画面的清晰度问题。这样,法国本土的“活动电影机”就宣告诞生了。
卢米埃尔兄弟于1891年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但这并不是电影史上的第一。1888年10月,英国人普林斯以赛璐璐胶片和单镜头照相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态影像作品《朗德海花园场景》,这段不到3秒钟的影像记录了四个人在花园里做着滑稽的动作,并在普林斯自家的工厂与庄园放映过,但并未公开放映。因此,哪个是世界第一部电影成为了电影爱好者茶余饭后争论的话题。
1895年2月13日,卢米埃尔兄弟俩获得了电影专利证书,其中包括电影摄影机、放映机和电影银幕。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咖啡馆第一次向公众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被誉为“现代电影之父”。
2.为电影赋予特效与想象力
1895年卢米埃尔的电影首映时,法国魔术师梅里埃也花了1法郎到场观影。梅里埃被这些“活动的画面”深深吸引,立志要从事电影制作。几经改进,他终于造出了一台自己的摄影机,并于1896年申请了专利,从此,梅里埃为人类电影史掀开了最华丽的一页。
在梅里埃之前,电影都是卢米埃尔兄弟那种纪实风格的短片,当时所做的只是再现生活,作品都是直接从现场摄取的,几乎没有导演的编排和干预。梅里埃发挥自己天才的创造性,着力于特技摄影,成为科幻片鼻祖。
其实,这也源于一场偶然。一次,梅里埃放映影片时发现,一辆行驶的公共马车忽然变成了运棺材的马车,这令他十分惊惑不解。原来那天拍摄时,胶卷因机器故障被挂住,再拍时,一辆运棺材的马车恰好行驶在原来马车的位置上。这次“事故”使身为魔术师的梅里埃茅塞顿开,明白了“停机再拍”的奥妙。
梅里埃采用“魔术照相”的手法,创造了慢动作、快动作、倒拍、多次曝光、叠化等一系列特技手法,他还首次透过玻璃鱼缸拍摄水下的情景。梅里埃拍摄的大量短片中既有仙境般的镜头,又有令人恐怖的场景,他因此被誉为“电影魔幻大师”。
早期的导演是“N合一”,他们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机械工和摄影师等。他们负责监督拍片,自写剧本,调教演员,安排镜位,一路即兴创作,直到最终剪辑为影片。
1902年,梅里埃拍摄了世界第一部科幻片《月球旅行记》,这部影片根据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改编。梅里埃让一群身穿星相家服装的天文学家去月球旅行,他们坐在美丽女海员搬来的炮弹里,被发射到浩渺的太空,在明亮的月球上幸会了金星、火星、土星和月亮诸神,并且目睹了许多梅里埃想象中的奇异景象。这部只放映15分钟的影片投资了1500金路易,被电影发行商视若珍宝。
后来,梅里埃的魔幻电影陷入刻板的模式化,观众厌倦了华丽而没有情节的闹剧,梅里埃的明星公司由此陷入困境,被法国新崛起的百代公司挤垮和兼并。
根据《中国电影通史》记载,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段,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定军山》的拍摄地就是丰泰照相馆,拍摄时,摄影机摆放的位置是在观众席,因此这部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一部戏剧纪录片。早期的中国电影与戏曲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受当时被称为“文明戏”的话剧的影响,所以这一时期的电影又叫做“影戏”。之后,任景泰还拍摄了《长坂坡》《艳阳楼》等戏曲片。
3.默片时代的蒙太奇
电影诞生10年之后,作为一种工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世界各国导演先后拍摄出不同风格的影片,使之逐渐成为一门艺术。1908年至1927年是世界无声电影的全盛时期,各地涌现出一批世界闻名的电影艺术家和电影作品,在电影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格里菲斯是美国早期电影史上一位杰出的大师,人们将“格里菲斯时期”称为代表美国电影称霸世界的时期。他在青年时期经历丰富,曾当过记者、消防员、诗人、金属厂工人等,1907年,32岁的格里菲斯踏入电影界后,不久被提拔为比沃格拉夫公司的导演。此后的四年时间,他共导演了约400部影片,成果卓著。在《孤独的别墅》一片中,他吸取了梅里埃的特技技巧,创造出“平行蒙太奇”手法,就是将同时发生在两个不同场景中的动作交错剪接,大大加强了影片的氛围,使电影摆脱了原有舞台剧平面的描述手法,极大地扩展了电影的时空感。
代表格里菲斯成就的影片是《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这两部经典之作,被认为是美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同时也被公认是电影艺术化的标志。在他的创作中,影片里不再是场面,不是现实生活的忠实记录或舞台剧的简单摄录,而是分镜头,大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交叉使用,这些都是电影史上的首创。
《一个国家的诞生》耗资超过10万美元,共有1500个镜头,时长3个小时,绝对是当时的“大制作”。这部电影以南北战争为背景,是世界上第一部以镜头为基本组成单元的长故事片。影片上映后引起了激烈的争论,甚至发生武斗,但商业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当年盈利超过100万美元。有了底气的格里菲斯在随后的1916年拍摄了另一部杰作《党同伐异》,影片在四个故事的交替转换处,穿插了一个母亲摇摇篮的镜头,这便是电影史上第一次运用蒙太奇隐喻的尝试。这部影片气势惊人,为了拍好“巴比伦的陷落”,格里菲斯竟让人搭建出一座纵深1.6公里的城堡,城墙上还可任马车驰骋,参演的群众演员达6万余人。但遗憾的是,这部耗资260万美元的巨片并未取得相应的票房,相反,格里菲斯因此负债累累。虽然票房不如意,但格里菲斯对世界电影的贡献必须给予承认,是他将电影从戏剧中分离出来,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第七艺术”。
默片时代不得不提的还有一位大师——卓别林,一顶圆礼帽、一撮小胡子、一双反穿的大皮鞋再加上扭着屁股走路的形象,让人们永远记住了这位喜剧大师的表演。卓别林的一生创作了近80部喜剧,《淘金记》《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代表作具有永久的魅力。卓别林的电影中精心选择噱头,巧妙运用夸张,狠狠地嘲讽了社会上的丑恶,使无声电影闪耀出富有诗意的光辉。著名电影史学家萨杜尔指出,“卓别林的作品是唯一能为最贫苦阶级和最幼稚的群众所欣赏,同时又为水准最高的观众和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所欣赏的影片。”
4.有声电影终结默片时代
电影业在其诞生后短短三十年便迅速集齐了产业繁荣所需的制度、技术、人才和资本,奠定了未来发展的走向,之后电影的进步,依赖于拍摄手法、电影工业和导演们的贡献。最大的改变是默片时代的终结,有声电影的出现,以及电影造就的明星们席卷全球的影响力。
对于观众而言,看默片得有些条件。首先就需要比看有声片专心,观众得追着剧情要点和角色细节仔细看,否则就看不懂。默片时代并非全无声音,华纳兄弟的《剑侠唐璜》公映时将主题音乐录在大蜡盘上,与影片同步播放,这种影音同步播放的方式很受欢迎,以至于《剑侠唐璜》在纽约各大剧院连续放映了八个月。这股热潮开始扩大,福克斯公司引进新的声音播放设备,将声音直接录在影片中,这比华纳公司使用笨重的唱片同步设备优越得多。福克斯使用这个新设备记录下了查尔斯·林德伯格横渡大西洋的壮举,飞机引擎的转轮声等,令观众们如临其境,全场无比兴奋。
到了1928年夏天,最好的默片已经卖不过平庸的有声电影。各大片厂涌入百老汇抢夺有剧场经验的导演、编剧和演员,新的时代来临了,电影从光学领域迈入电学时代。一个由卓别林、基顿、罗德和哈里·兰登共同构筑的默片喜剧世界,在有声片来临时消失了。
著名导演黑泽明曾说,电影的声音不仅加强,而且数倍地放大影响的效果。事实也是如此,1930年,全世界电影观众每周高达2.5亿人次。电影业的顶峰象征是电影节的设立。1929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设立了奥斯卡金像奖,首任主席为当红影星范朋克。1932年8月6日,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诞生。
然而好景不长,1940年以后,电视产业开始飞速发展,50年代末全美家庭电视普及率达到85%。电视剧削弱好莱坞长达20年,家庭观众被电视剧拉走,电影院只剩下年轻人。美国本土电影观众锐减80%,很多导演开始转做电视剧。在日本也是如此,1960年日本制作了547部电影,达到了该产业辉煌的顶点,观影人数最高为11亿人次。就在同期,电视进入寻常家庭后,1963年观影人数已跌破高峰时的一半。在1964年彩色电视普及后,黑白电影便从绝对“老大”地位很快销声匿迹了。于是,电影业发明各种宽银幕、加大电影技术投入并且塑造出更多的电影明星来对抗电视,一个更加成熟、更加体系化、更加有吸引力的电影业,在与电视、电子游戏等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的竞争中重生了。
很多学者研究过,为什么电影如此惹人喜爱。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给予了新的解释。艺术是潜在意义的反映,满足观众和艺术家潜意识的需求。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即是白日梦和愿望的达成,也是替代性解决现实中无法满足的冲动和欲望。电影表面的内容下总隐藏着巨大的社会和精神讯息。现在的电影比过去表现出更强烈的个人意志,普通个体成为承载矛盾与冲突的主角,电影表现个体,个体也在电影里找到了现实中的自己。
趣味阅读
看漫威电影有助缓解昆虫恐惧症
以色列研究人员发现,怕蜘蛛或蚂蚁的人看有蜘蛛或蚂蚁场景的超级英雄电影可缓解对这两种昆虫的恐惧感。
以色列阿里埃勒大学心理专家梅纳赫姆·本-埃兹拉和巴尔伊兰大学心理专家雅科夫·霍夫曼都是漫威电影迷。他们发现,怕蜘蛛的人在观看7秒有蜘蛛场景的电影《蜘蛛侠2》片段后,恐惧感减少了大约20%,怕蚂蚁的人在观看7秒有蚂蚁场景的电影《蚁人》片段后,恐惧感也减少了大约20%。但是,看7秒电影片头或7秒其他没有蜘蛛或蚂蚁的电影片段,没能让他们减少恐惧感。
他们在《精神病学前沿》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报告认为,超级英雄电影可能有不少心理层面的益处,例如,令人自我感觉更好,可以从影片角色直面恐惧的精神中获取承受生活压力的力量等。这两名专家打算,在今后的研究中探索超级英雄电影是否有助于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因为与其他治疗恐惧症的疗法相比,看电影更有趣,更容易让患者接受,更好操作。
(原标题:电影: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秦鹏博
流程编辑 刘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