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读过《论语》的人来说,泰伯篇第八之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不能绕过的一章。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释此章大意为:在上者指导民众,有时只可使民众由我所指导而行,不可使民众尽知我所指导之用意所在。钱穆先生在阐释中写道,上章言教化,本章言行政,而大义相通。《孟子》曰:“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中庸》曰:“百姓日用而不知。”皆与此章义相发。民性皆善,故可使由。民性不皆明,有智在中人以下者,故有不可使知者。若在上者每事于使民由之之前,必先家喻户晓,日用力于语言文字,以务使之知,不惟无效,抑且离析其耳目,荡惑其心思,而天下从此多故。即论教化,诗与礼乐,仍在使由。由之而不知,自然而深入,终自可知。不由而使知,知终不真,而相率为欺伪。《易传》云:“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亦为民之不可使知,而谋求其可由,乃有此变通神化之用。近人疑《论语》此章谓孔子主愚民便专制,此亦孔子所以有不可使知之嘅欤!
我初读《论语》便是以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作参考。钱先生对此章的阐释也是我认同的。近代以来借反封建之势,携文化革命之气又西风东渐进行所谓的文化反思对传统文化多有批判,而儒学又首当其冲。孔子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更是批判的重中之重。此章便是批判孔子的重点之一,以此判断孔子有愚民思想。当然也有为孔子辩护的,改变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或者断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另外还有其它断句之例,此不赘述。
阅读典籍贵在还原典籍产生时的宏观的时代背景和微观的编著者的环境、心境。从而用现代语言解读典籍当时的文义和意义以及对历史、当下产生的意义。自孔子降生至今凡二千五百余年,民智虽有开化,然国家、国际局势亦更加纷繁复杂。唯有德之上位者以高屋建瓴、洞察全局之才,应对时局之复杂变化,制定利国利民之政策。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因德行、识见、站位不同所见所闻者多如障目之叶,所知者必有偏颇。因此在当下仍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读书#?#阅读的温度#?#传统文化#?#我要上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