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本人同意擅自扣取余额、侵犯个人信息、暴力催收......随着315的即将来临,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众银行“)因种种问题频登投诉平台,相关投诉量也在节节攀升。科技金融说统计发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截至目前,微众银行累计投诉量已达17882条。其中,绝大多数投诉指向均和微粒贷相关。作为一家成立近9年民营银行,微众银行背靠互联网巨头腾讯QQ和微信的逾十亿的活跃用户,发展较为迅速。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该行总资产规模已突破4000亿元,达到4387亿元;业绩层面,更堪称亮眼,2021年末数据显示,其净利润已占据互联网银行业的“半壁江山”。只是,高增长背后的隐忧不容忽视。除了上述所提及的暴力催收、侵犯个人信息等内控管理问题,微众银行的不良风险也在逐步显露。
01
累计放款近2万亿,微粒贷频被投诉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多位用户表示,微众银行未经本人同意擅自扣取余额,或是扣取绑定银行卡里的余额,存在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所指向的产品均是微粒贷。
资料显示,“微粒贷”是微众银行2015年面向微信用户和手机QQ用户推出的纯线上个人小额信用循环消费贷款产品。该产品围绕微信、手机 QQ 等超级 App,向普罗大众提供标准化“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纯线上小额信用贷款产品。
据了解,在“微粒贷”产品的基础上,微众银行还推出“微粒贷经营版(微户贷)”服务,为“微粒贷”存量客户中的小微经营类客户提供最高授信不超50万、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线上个人经营性贷款服务。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微粒贷”已辐射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逾44%的客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逾80%的客户为大专及以下学历和非白领从业人员,“微粒贷”笔均贷款仅约8000元,约70%的客户单笔借款成本低于100元。
02
“白嫖惯犯”背后,折射内控管理问题
违规查询个人征信信息,对于微众银行来说已经非常常见。就在去年10月,就有媒体发文称,微众银行似乎已是白嫖个人信息的惯犯。对此,科技金融说也曾做了相关报道《微众银行,“白嫖”个人信息的“惯犯”?》。
去年深圳银保监局发布的通报显示,2021年,深圳银保监局共收到涉及微众银行的消费投诉共计4759件。从投诉的内容来看,微众银行被投诉的多是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以贷款审批理由查询个人征信报告,显然涉嫌侵犯个人隐私。
与之相对应的是,个人信息泄露也为暴力催收、虚假贷款埋下了“伏笔”。在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有关微众银行的投诉高达17882条,其中大量投诉指向了暴力催收、爆通讯录、骚扰恐吓等。
微众银行频繁被投诉所涉及的问题来看,折射的其实是其内控管理问题。
近年来,微众银行对外宣传一直大力发展风控系统,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安全性。比如,加强内控建设,开展“We严行动”,对员工行为规范进行全方位宣导。微众银行从制度流程、系统建设、岗位管理、落实执行等方面展开多轮检视和排查,开展近40场的培训及宣传活动,有效防范合规风险、操作风险。
但从效果来看,好像并不甚明显。
03
快速扩张隐忧,不良风险显露
微众银行是国内最早的民营银行,于2014年12月,经监管批准,由腾讯领头创建。
背靠互联网大厂巨大的流量入口,微众银行的业务发展可谓迅速。成立近9年来,微众银行截至2021年末资产总额已达4387亿元。
产品方面,可以看到的是,微粒贷作为该行的明星产品,借助微信平台,在推出之后便瞬间收获大批用户。
微粒贷属于消费贷款,微众银行还有企业贷款“微业贷”。据介绍,“微业贷”服务的小微客户,户均授信约88万元,笔均提款约27万元,约60%的小微客户单笔借款利息支出少于1000元;近100%的小微客户为民营企业,约76%的小微客户年营收在1000万以下。
除了微粒贷、微业贷两大拳头产品,微众银行旗下还有微车贷、微众企业爱普App、小鹅花钱、We2000等产品。
业绩层面,2019年-2021年,微众银行营业收入分别为148.7亿元、198.81亿元、269.8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9.5亿元、49.57亿元、68.84亿元。2021年,微众银行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5.75%、38.87%,净利润占据互联网银行业“半壁江山”。
只是,不容忽视的是,在业务高速发展的背后,一些问题也在显现。除了上述提及的因暴力催收、隐私侵犯等问题被投诉外,微众银行的不良风险也在显露。
数据显示,微众银行从2017年-2021年不良贷款率依次为0.64%、0.51%、1.24%、1.2%、1.2%,不良率同行业层次相比虽不高,但从内部比较呈现上升趋势。
依靠于腾讯庞大的客户基数,微众银行不愁流量。但是如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做好内控管理,控制好高增长背后的不良风险,对于微众银行来说依旧是棘手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