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来,看似是个文科偏科生的中国,其实数学水平从来不弱。古代有祖冲之等人为数学大家代表;近代,华罗庚、苏步青等数学专家,为建设新中国的数学事业奉献一生。近代时期,中国涌现了为数不少的数学大家,而陈省身先生,也是其中的一个。
陈省身是世界公认的现代微分几何奠基人,杨振宁为他写下“千古寸心事,欧高黎嘉陈”,赞誉他为继欧几里德、高斯、嘉当等人之后,数学领域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也是中国首批外籍院士之一,是杰出的华裔数学家。陈省身作为一代几何宗师,他的辉煌数学人生,理应被世人所知晓。
1911年,中华大地烽烟四起,推翻封建王朝辛亥革命爆发;同年11月,英才辈出的嘉兴秀水,有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他就是后来蜚声世界的数学大家陈省身。幼年的陈省身非常顽皮,对他疼到骨子里的祖母害怕他去小学念书会挨老师板子,所以,陈省身仅念了一天小学就回到了家中,由他的姑姑教授国文,他自己也开始在家中学习《笔算数学》。直到9岁,陈省身才进入了当地中学的附属小学五年级读书。1922年,陈省身跟随父亲迁居天津,他进入了天津交通部为员工子女专门设立的中学读书。
在这里,陈省身遇到了一位带领他走入数学王国的的老师,他就是当时这所中学的校长顾赞庭。这位校长不仅非常重视孩子的数学教育,甚至亲自为孩子们教授几何学科。1926年,陈省身考入了由哈佛大学数学博士姜立夫所创办的南开大学。
这位数学教授在几何学领域有着极高的造诣,正是在姜立夫的影响下,陈省身对于数学领域的几何学,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从南开大学毕业以后,为了继续深造几何数学研究,他考入了清华大学研究院,专门研究射影微分几何。
1934年,成绩优异的陈省身获得了清华研究生公费留美资格,不过,他却没有选择去美国留学,反而去到了德国汉堡大学,跟随该所学校著名的几何家布拉斯克继续几何研究。在汉堡大学,他一年就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第2年再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又前往巴黎,跟随几何大师嘉当,继续在几何领域进行深造。陈省身先后跟随过多位国际一流的数学家,这让他获益极大,博采众长之下,陈省身与这些老师相比,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学成后,世界正处于工业科技发展高峰期,每个国家都需要大量优秀的数学人才,因此,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都向陈省身抛出了橄榄枝。1937年,当陈省身完成自己的学业时,他选择了在抗日战争爆发之时回国效力,陈省身接受了清华大学的招聘,回国担任数学系教授。
烽火连天的年代,教育事业也遭遇了多重障碍,就在他回国后的第四个月,清华、北大、南开三校被迫迁往长沙,重组为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1月,这所大学又再次被迫迁往昆明,改名为西南联合大学。由于战争原因,西南联大几乎与世隔绝,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教育条件下,陈省身也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几何研究,每年他都坚持在国际数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并取得了令全球数学界瞩目的研究成果,纵然身处泥潭,陈省身的光芒从未暗淡。
1943年,陈省身受邀任职于美国普林斯顿研究院,在这所研究院里,他打开了微分几何的新局面,他的“陈省身示性类”理论,将世界数学带入了一个新纪元。1948年至1960年间,陈省身受邀前往芝加哥大学担任几何教授一职。1960年到直到1979年他退休之时,他一直在伯克利加州大学担任数学教授。这个时候的陈省身,已经成为了享誉全球的著名华人数学家,与此同时,他也迎来了自己退休以后的老年生活。
退休后的陈省身,开始全心全力投入到中国数学教育事业。1981年,他着手筹建南开数学研究院,为此他捐赠出了自己的1万余册数学藏书,用于数学研究院的筹建;1985年,当他获得有着数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沃尔夫奖”时,陈省身不犹豫地将该奖项的5万美元奖金捐给了南开大学。在筹办南开大学数学研究院时,陈省身先生说过这样一席话,他希望这所数学研究院的举办,可以让中国数学家认识到,在国内和国外研究数学是一样的,国内已经具备数学研究所的气候。
以上这些,并不是陈老对于南开数学研究所的全部投入,1998年,他用100万美元创立了“陈省身基金”,以此来鼓励数学研究所的进一步发展。最令人感动的是,陈老在75周岁时更改遗嘱,在研究所成立一周年时,陈省身将自己的一分为二的遗产改为“三份”,其中两份遗产归两个女儿所有,另一份遗产属于数学研究所。
在陈省身的心目中,这所研究所就是他毕生的心血,是他怀抱中另一个“新生儿”。在陈省身的大力支持下,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具备完善的图书资料,备有充足的研究经费,在全国数学研究所中,更是首屈一指。
南开大学为了感谢陈省身对于中国数学的付出,专门为他在校园里面盖了一幢2层的小楼房,题名为“宁园”,从此以后,“宁园”也成为了陈省身在中国的第2个家。从南开到清华,从汉堡到西南联大,从伯克利到南开,陈省身在将自己的毕生经历献给数学的同时,他又回到了自己的起点。这位为了中国数学奔走呼喊、出钱出力、献计献策的几何宗师,为中国数学找回自信的同时,他也已经长眠地下15年之久。
从陈老的人生轨迹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个伟大愿望:“愿中国的青年和未来的数学家放开眼光,展开壮志,把中国建为数学大国。”当陈省身为中国的数学教育打好坚固基础之时,接下来的中国数学之路,就需要未来的青年人继续传承下去。
传承数学要从孩童时代抓起,但是让孩子学好数学,并不意味着只是让他们无休止地做数学题,提高对于数学的兴趣,用更加简单、有趣的方式学习数学,才是让孩子学好数学的根本。比如这套从民国时期使用至今的《给孩子的数学三书》,就是帮助孩子学好数学的最佳数学科普读物。
?这三册书籍,都是由中国数学教育家刘薰宇编写而成,杨振宁、苏步青等诸多名人推荐介绍。为何此书有如此大的影响?是因为这三册数学科普书,采取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编写方式,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引出了数学问题。
读这三册书,能够感受到中国数学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艰难前行的不易。数学确实是一门学科,但是孩子们不应该用昔日陈旧、无趣的方式来学习数学,只有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为国家铸造更多优秀数学人才,帮助中国成为真正的数学超级大国。如果你的家中有中小学生,千万不要错过这套内容丰富、印刷精美的数学课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