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正常的外在表现,就是“悦”,“乐”“不愠”。《中庸》上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情绪的正常表现就是“和”。那是不是情绪就要一直是喜悦的,快乐的,没有悲,没有喜呢?当然不是,那样只能算是麻木,无感,“活死人”一样了。当然还是有喜、有怒、有哀、有乐的,只是要“和”。那什么才是“和”呢?又要和谁“和”呢?要“和”当时的“机”,“机”当喜,则喜,当哀,则哀。是内在真性情,真感情的抒发。犹如一个四五岁的孩童,得到一个心爱的玩具,便喜笑颜开;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抢走,便大哭不己。完全是当“机”而发,没有片刻的思考。成人则不同,工作中受了委曲,总是迫于压力,而选择压抑自己的真感情,本来该表现出“愠”“不悦”的,但是委曲求全,表现出的却是一张笑脸。为了掩饰尴尬,不得不用违心的话,来掩饰内心的不安。这如何是真感情(仁)的表达呢?
我们常常误解孔子,觉得孔子是说那些言不由衷的小人。孔子温、良、恭、俭、让如何去说人呢。子贡才会“方”(评价)人,孔子不会。孔子真会体谅人,体谅做人的不易,真性情,真感情的活着不易。孔子当是给人提点出,做人一定要活出真感情(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