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字子舆怎么读(孟子字子舆的由来)

频道:社会百科 日期: 浏览:48

十一、意思相同时,同义转注

前边提到的忧与念,意思相同,即可转注。《尔雅·释古》云:“忧,思也。”“念,思也。”是忧亦念也。

《公孙丑上》云:“伯夷、伊尹于孔子,若是班乎?”赵岐注:“班,齐等之貌也。丑嫌伯夷伊尹与孔子相比,问此三人之德,班然而等乎。”焦循疏:《方言》云:“班,列也。北燕曰班。”《仪礼·既夕》注云:“班,次也。”《文选·东京赋》云“次和树表”,薛综注云:“次,比也。”《礼记·服问》注云:“列,等比也。”《淮南子·精神训》高诱注云:“齐,等也。”《原道训》高诱注云:“齐,列也。”是班、列、次、比、等、齐同义转注,故赵氏以齐、等解班,又以相比解之。

《公孙丑上》云:“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赵岐注:“严,尊也。言所养育勇气如是。”焦循疏:《吕氏春秋·审应篇》高诱注云:“严,尊也。”《礼记·学记》云“严师为难”,注云:“严,尊敬也。”《广雅·释诂》云:“尊,敬也。”尊、严、敬三字义同。

《万章下》焦循有一段疏:《论语·学而篇》云“人不知而不愠”,郑氏注云:“愠,怨也。”《说文》心部云:“恨,怨也。”“怨,恚也。”《毛诗·大雅·绵》“肆不殄厥愠”,传云:“愠,恚也。”是愠、恨、怨、恚四字义同。

《梁惠王上》云:“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赵岐注:“嗜,犹甘也。言今诸侯有不甘乐杀人者,则能一之。”焦循疏:《说文》口部云:“嗜,嗜欲喜之也。”《吕氏春秋·诬徒篇》高诱注云:“嗜,犹乐也。”《淮南子·览冥训》高诱注云:“甘,犹耆也。”耆与嗜同。《一切经音义》引《广雅》云:“甘,乐也。”是嗜、甘、乐三字义同。

《离娄上》云:“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赵岐注:“攻,伐也。”焦循疏:《说文》攴部云:“攻,击也。”人部云:“伐,击也。”是攻即伐也。

《告子上》云:“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赵岐注:“供奉妻妾。”焦循疏:《昭公六年左传》“奉之以仁”,注云:“奉,养也。”《广雅·释言》云:“供,养也。”故以供释奉。

《公孙丑下》云:“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同时做情降和和合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焦循疏:《礼记·檀弓上》云“不仁而不可为也”,注云:“为,犹行也。”《方言》云:“用,行也。”为、用皆训行,意思相同。

《公孙丑上》云:“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赵岐注:“人有险诐之言,引事以褒人。有淫美不信之辞,能知其欲以陷害之也。有邪辟不正之事,能知其欲行谮毁以离间也。有隐遁之辞,若秦客廋辞于朝。”焦循疏:王念孙《广雅疏证》云:“譣,诐也。见《集韵》《类篇》。《说文》引《立政》勿以譣人,徐锴传云:譣,犹险也。”《文选》引《仓颉篇》云:“诐,佞险也。”譣诐字异而义同。《淮南子·缪称训》云:“不身遁,斯亦不遁人。”高诱注云:“遁,隐也。”韦昭注《国语·晋语》云:“廋,隐也。”廋遁字异而意同。

十二、通过引申义解释

《孟子题辞》云:“孟子闵悼尧、舜、汤、文、周、孔之业将遂湮微,正涂壅底,仁义荒怠,佞伪驰骋,红紫乱朱。”焦循疏:《昭公元年左传》云“勿使有所壅蔽湫底”,注云:“底,滞也。”《释文》引《服虔》云:“底,止也。”“底止”,《尔雅·释古》文。止而不行故为滞。

《梁惠王上》云:“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赵岐注最后一句:“欲使其多禽兽以养文王者也。”焦循疏:《易·杂卦传》云:“大有,众也。”《系辞传》云:“富有之谓大业。”有之义为众为富,众富即多,故以多解有。

《万章下》云:“诗云:周道如厎,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赵岐注:“厎,平。矢,直。”焦循疏:厎,《诗》作砥。孔氏正义云:“砥谓砺之石。”《禹贡》曰“砺砥砮丹”,以砥石能磨物使平。矢则干必直,砥言周道,则其直亦周道也。砥言其均平,矢泰国曼妮情降言其不偏。

《尽心上》云:“观水有术,必观其澜。”赵岐注:“澜,水中大波也。”焦循疏:《尔雅·释水》云:“河水清且澜猗,大波为澜。”刘熙《释名·释水》云:“风行水波成文曰澜。澜,连也。波体转流相及连也。”

十三、二字互用时,同义转注

《万章上》云:“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焦循疏:王引之《经传释词》云:而,犹如也。《易·明夷·象传》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虞注云:而,如也。《诗·君子偕老》曰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毛传》云:尊之如天,审谛如帝。《都人士》曰垂带而厉,笺曰:而厉,如鞶厉也。而字并与如字同义,故二字可以互用。

《梁惠王上》章指云:“上下和亲,君臣集穆。”焦循疏:《大戴记·虞戴德篇》云:“众则集,寡则缪。”孔广森《补注》云:“缪,古通以为穆字,集缪皆和也。”此穆与缪古时互用。

《公孙丑下》云: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赵岐注:“如,若言也。识,知也。”焦循疏:《仪礼·乡饮酒礼》云“如大夫人”,注云:“如,读若今之若。”《广雅·释言》云:“如,若也。”云若言者,《尔雅·释诂》云:“图,如,猷,谋也。”《释言》云:“猷,图也。猷,若也。”然则如与若义同。而如之为谋为图为猷,与若之为图为猷同。时至今日,如与若意思相同,可以互用。

十四、通过方言来注解

《梁惠王上》云:“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赵岐注:“叟,长老之称也,犹父也。”焦循疏:《方言》云:“[叜前有单人旁,下用X代]、艾,长,老也。东齐、鲁、卫之间,凡尊老谓之[X],或谓之艾。周、晋、秦、陇谓之公,或谓之翁。南楚谓之父,或谓之父老。”《说文》云:“[X],老也,俗通作叜。”《史记·冯唐列传》云:“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后又曰:“父知之乎?”《广雅》云:“[X],艾,长,老也。翁,叜,父也。”《史记集解》引刘熙《孟子注》云:“叟,长老之称,依皓首之言。”

《滕文公下》云:“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赵岐注:“观其色赧赧然,面赤,心不正之貌也。”焦循疏:《方言》云:“赧,愧也。晋曰挴,或曰?,秦晋之间凡愧而见上谓之郝。梁宋曰?。”《说文》赤部云:“赧,面惭赤也。”《小尔雅·广名》云:“不直失节谓之惭。惭,愧也。面惭曰难(难下有个心字),心惭曰恧,体惭曰逡。”郭璞《方言》注引作“面赤愧曰赧。”赧,难音近,古通也。

《告子上》云:“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焦循疏:《方言》云:“中夏谓之额,东齐谓之颡。”是颡即额也。